2022年,雀巢中國業務迎來了創立以來最大的一次調整,從亞大非大區的一部分,獨立升級為全球五大區之一,而升級后的大中華大區也迎來了首任本土CEO——張西強。
2月23日,剛剛從瑞士總部歸來的張西強在京接受媒體專訪,并詳細解讀了雀巢新策略和對疫情后市場的思考。不難發現,履新首年,張西強和雀巢中國業務正在發生一些新變化,除了收獲了一張充滿“韌性”的增長成績單之外,這家世界和中國食品行業的龍頭企業,正在更多層面上“小步快跑”。
【資料圖】
成績單:更滿意“看不見的業績”
隨著2022年雀巢集團全年業績的出爐,雀巢大中華大區也交出了獨立后的首份成績單,2022年實現營收54億瑞士法郎,同比增長3.4%,而如果將全球事業部旗下雀巢健康科學和Nespresso的中國部分業績計入其中,那么雀巢大中華大區收入則增長至58.4億瑞士法郎,同比增長4.4%。
在細分業務上,盡管疫情讓2022年國內消費市場面臨挑戰,但雀巢在中國的主要核心業務包括咖啡、糖果、調味品、寵物護理等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特別是此前外界關注的嬰幼兒營養業務也打了翻身仗,實現“高個位數的增長”,后者的“翻身仗”也得到了雀巢集團管理層的表揚。
張西強也對2022年大中華大區的業績表現給出了“相對滿意”的評價。2022年,疫情對整體市場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雀巢的餐飲等業務也受到沖擊,特別是12月,在此背景下大中華大區還能實現3.5%的有機增長并不容易。
張西強表示,今年1月下旬以來,國內消費的氣氛逐步高漲,經營環境也更加順暢,從整體而言,市場已經恢復到2019年時的90%。雀巢對于中國的經濟消費環境韌性和活力保持非常樂觀的態度,也非常有信心市場能夠恢復到超越2019年的水平。
不過在張西強看來,相比于有形的業績,他更看重雀巢大中華大區在過去一年中一系列無形的改變。
經過一年的調整,雀巢大中華大區內部正朝著打造一個高績效的文化在邁進,并更加重視人才培養,尤其是本土人才的培養。
“公司的‘一號工程'就是人才發展,”張西強表示,企業的發展過程中,10%靠戰略,90%靠執行,但無論品牌、業務等等,最終都需要人來執行,相比于發展業績,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更強,“因為人才發展得好,業務自然就好了”。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張西強準備重點操作的三大工作中,人才的發展依然是其中之一,同時通過對人才的培養和高績效文化的樹立,也可以更好的為各業務單元實現賦能,這也是雀巢大中華大區2030年實現千億銷售目標的重要依仗之一。
創新:“高大健”+小步快跑
在外界看來,雀巢將大中華大區升格的目的非常明確,中國作為雀巢全球第二大市場,雀巢管理層希望通過縮短決策鏈,并更好的了解并服務中國消費者,而這背后也是對快速變化的中國市場的針對性調整,在過去幾年中,消費者代際更替帶來的消費需求變化,讓中國消費市場風起云涌。
張西強表示,每一代消費者對消費產品和品類、以及消費行為和模式都會有諸多變化,特別是在疫情下。對于消費品品牌而言,要做的就是順應潮流和變化不斷創新,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和新消費場景。張西強也為下一步雀巢中國業務的創新開出了新“藥方”,將沿著“高、大、健”即高端化、大品類、健康化的方向進行。
這其中一方面,張西強認為,中國是全球增長最快的食品飲料市場,消費升級的需求強勁,因此在創新上要持續給中國消費者提供更高質量和更前沿的好產品;另一方面,在賽道選擇上,雀巢中國業務創新會保持定力,不能貪戀“小而美”,依然會選擇市場更大、機會更大的品類,并在規定時間內達到一定的體量,以確保將資源用在刀刃上;與此同時,未來的創新還要滿足年輕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對健康、營養、美味等多維度的產品需求。
“不但要有創新的產品,更要有創新的模式,比如消費者對我們的期望就是要快!”據張西強透露。
這也是雀巢大中華大區獨立后,備受行業關注的一個新變化。
雀巢集團有著157年的歷史,有著強大的研發實力和創新產品儲備,產品創新本身難度不大。在過去成功的生意模式中,雀巢總結了一套嚴格的創新產品審批流程,一般新品需要通過50個關口層層過關后,才能最終走上市場進行下一步驗證。
但張西強認為,在新消費環境下,消費者需要更快的反饋,因此雀巢大中華大區在獨立后,也在加快業務模式的創新,縮短新品上市的時間周期,以快速響應市場的需求變化,以便于把更多雀巢更好更前沿的成果帶到中國市場來。
根據計劃,僅在2023年,雀巢大中華大區就要上市超過200款新產品。
張西強表示,200款新品并不是“冒進”,因為分散到十幾個業務單元中,數量上并不會太多。新品會由各業務單元的總經理負責,既要需要沿著“高、大、健”的創新方向推進,也需要符合雀巢的商業價值觀。比如在國內,寵物食品執行的是飼料標準,但在雀巢,寵物食品需要按照食品級標準設計,“研發人員自己也會品嘗味道,如果自己都不放心、不愿意吃,就不會推向市場。”
此外,張西強也將加強與瑞士集團總部的溝通作為2023年三大重點工作的最后一項,讓雀巢集團管理層能夠更好的了解中國市場,并希望把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訴求和對雀巢的期待反饋給他們,加快整體決策的速度。
可持續發展:最不令人擔心的大區
隨著大中華大區的獨立,張西強每兩個月要到瑞士總部向雀巢集團管理層匯報進展,但在集團管理層最為關注的內容里,除了銷售和利潤兩大經營指標表現之外,還有同等重要的一項,即可持續發展工作。
“可持續發展在雀巢是一個must(必須要做的事),可持續發展和企業運營指標一樣平行并列重要。”張西強表示,雀巢集團內部對于可持發展的態度非常“認真嚴肅”,僅在ESG方面,就設有15個KPI,如果說業務運營健康指標的重要性是10分,那么可持續發展在某種程度上重要性能夠達到11分。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為了應對全球生態系統變化給商業運營與日常生活帶來的挑戰,雀巢一直在可持續發展領域做深耕,包括進一步降低碳足跡、加速可持續包裝轉型、實現可持續采購等。雀巢集團也承諾,到2025年減排20%,而到2050年實現凈零碳排放,并推動再生食物體系轉型。
而雀巢大中華大區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優等生”,2022年,雀巢大中華大區提前4年完成了100%可持續采購咖啡豆的目標,并進一步幫助云南當地保護水土和生物多樣性;2022年6月,雀巢嬰兒營養業務推出了首個雀巢中國市場的碳中和產品——卓淳能恩3有機奶粉;同時在東北的黑土地上,雀巢也在當地產業基地的基礎上,推動當地再生農業的創新發展。
大中華大區在可持續領域的工作成果,也得到了雀巢集團總部極大認可,張西強表示,在最近一次瑞士開會時,負責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負責人用the least worried(最少擔憂的大區),來形容大中華大區的可持續發展工作進展。
值得注意的是,雀巢大中華大區也在考慮做大可持續發展的“朋友圈”。
據張西強介紹,除了自身發揮“標兵”作用外,雀巢也在聯合更多國內外知名企業,比如阿里巴巴、先正達、拜耳等,一起來推動在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事業。
在他看來,雖然在中國的業務、創新等方面正在不斷加速,但雀巢依然是一家目光長遠,更注重長期主義的食品龍頭企業,對中國消費者負責,希望和中國消費者一起健康成長。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