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我們一定要認識到,貨幣政策要想真正浸潤到微觀主體,尤其是民營企業,必須要糾正目前在貨幣政策上的一些‘扭曲’,這個‘扭曲’體現在利率上。”5月6日,在2023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上海財經大學校長、中國宏觀經濟論壇聯合創始人劉元春指出,目前政策性利率在3%左右,國有企業的中長期貸款已經跌破1.8%,一些縣級平臺公司及民營企業融資的成本平均可能依然在6%~10%的區間,差距越大表示整個貨幣政策的扭曲性越厲害。
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0.6萬億元,同比多增2.27萬億元;3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2.7%。
“M2很高,新增貸款基本上創了歷史新高,但大量信貸流動性在金融體系打轉,在政府、銀行、國有企業三者之間進行簡單循環。”劉元春稱。
為何產生這種現象?貨幣政策又應該如何改變此種局面?
對此,劉元春表示,“傳統的思維是財政挖坑,貨幣放水。但財政挖坑挖到國有企業身上,因此我們看到大型企業、國有企業目前復蘇很迅猛,但民營企業沒有動靜。”
在劉元春看來,解決民營企業信心不足的問題,應該分層處理、分層對應,對不同類型的企業進行有的放矢的政策調整,改變傳統的財政和信貸之間的配合方式,適度降低政策性利率,減少不匹配的“扭曲”。
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現一系列沖突引起市場廣泛關注。消費、投資、出口需求紛紛上揚,貨幣供應量很高,但物價水平仍在跌跌不休。
劉元春認為,這是由于供給、需求不同步復蘇造成的,但是不能解釋為簫條。在疫后重啟之后,復蘇進入一個新階段。第一個階段復蘇是社會的修復,但是沒有過渡到利潤的修復和資產負債表的修復,更沒有過渡到資產負債表擴張階段。新階段有新特征、新邏輯,更需要新政策。
雖然物價水平沒有進入到通縮階段,但物價的環比和同比下降一定會導致利潤修復受阻。對此,劉元春提出,阻止物價水平的下滑,需要在一些政策點上有一些新思考,而不是拘泥于傳統的消費政策。比如,通過保障型住房使市民化的速度加快,同時釋放農民工市民化過程的消費紅利等新的思路。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