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保障民生、促進就業的重要途徑,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再獲政策支持。
6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門聯合發布《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實施方案提出了5方面19條政策措施,通過“試點、政策、資金”三個抓手,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
《實施方案》明確,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儲能、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養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服務業等行業,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培養服務支撐產業重大需求的技能技術人才。
【資料圖】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司長劉明表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是一個“小切口”,對于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人才強國、全面提升人口素質、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劉明表示,職業教育讓更多的普通勞動者通過自身努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行列,對保障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職業教育也是一種就業教育。近年來,中職、高職畢業生就業率分別超過95%和90%。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就是要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素質,讓勞動者更加適應市場需求,不斷增強勞動者求職擇業能力、穩定就業能力、轉崗轉業能力。
從2019年開始,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國家產教融合試點。首批試點工作將21個城市列為首批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將63家企業列為首批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目前,全國已培育5247家地方產教融合型企業,對培養符合產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達到50個左右,試點城市的突破和引領帶動作用充分發揮,在全國建設培育1萬家以上產教融合型企業,產教融合型企業制度和組合式激勵政策體系健全完善,各類資金渠道對職業教育投入穩步提升,產業需求更好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逐步形成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
劉明透露,第二批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工作將于今年下半年啟動。試點不是目的,目的是支持推動各地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探索,真正拿出一批真金白銀的支持政策,讓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真正成為產業發展的“助推器”和“牽引繩”。
政策支持方面,《實施方案》提出,健全激勵扶持組合舉措。劉明表示,讓“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的支持政策看得見、摸得著,讓產教融合型企業真正嘗到甜頭、得到實惠。《實施方案》針對每一方面都列出了具體支持措施。下一步還將大興調查研究,針對產教融合型企業面臨的問題,研究創新激勵舉措,形成指導性政策文件。
本次《實施方案》的一大亮點,就是重點梳理總結了三類資金渠道,分別是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長期貸款。此外,還有各級財政資金、開發性金融、商業貸款、社會領域產業專項債券、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等。
劉明表示,經過各方共同努力,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撬動,各級各類資金協同發力、共同支持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投融資工作格局已經基本形成。
“十四五”時期,發改委會同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組織實施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對納入儲備院校清單,符合條件的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將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予以積極支持。高職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每所支持額度不超過8000萬元,中職院校每所支持額度不超過3000萬元。
下一步,發改委將結合“十四五”規劃中期調整,在原有儲備院校清單基礎上,增補支持200所左右高職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進一步加大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支持力度。
《實施方案》提出,將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范圍。此外,相關部門將加大向金融機構推薦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中長期貸款項目的力度,鼓勵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性”原則積極支持。
“需要強調的是,職業教育中長期貸款,支持的是財務狀況良好、負債率低的職業院校更新置換先進技術設備,請各地準確把握資金使用方向。”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副司長孫志誠說。
過去,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剃頭挑子一頭熱”的情況。《實施方案》針對“校熱企冷”的情況,支持有條件的產業園區和職業院校、普通高校合作舉辦混合所有制分校或產業學院,支持推進職業學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許企業以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依法參與辦學并享有相應權利。通過這些措施,打消企業的顧慮,變“一頭熱”為“兩頭甜”。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