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激發科技創新活力,上海再發新政為科技創新主體松綁。
19日,上海市政府官網公布了《關于本市進一步放權松綁 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提出18項放權松綁新政。
上海市科委主任駱大進介紹說,此次出臺的意見,主要聚焦高校院所、科技企業、新型研發機構和廣大人才等各類創新主體感受比較深,繩子綁得比較緊的重點環節,著力打通裉節問題,提升創新主體的獲得感,持續推進科研人員的減負行動,擴大科研經費“包干制”的實施范圍,推動科研經費報銷數字化、無紙化,允許項目結余資金到期后不收回,可以繼續用于后續的科研工作。
(相關資料圖)
18條聚焦重點環節
具體來看,意見包括擴大高校院所科研活動自主權、激發企業科技創新的活力和動力、促進新型研發機構高質量發展、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活力、優化完善科研管理五大方面。
例如,以“綜合授權+負面清單”方式,遴選一批高校、科研院所、醫療衛生機構等科研事業單位開展綜合授權改革試點,在編制使用、崗位設置、工資總額、職稱評定、經費使用等方面賦予更大自主權;實施“先招錄后增編”改革試點,為承擔國家和本市科技創新戰略任務的科研事業單位引進高層次人才提供編制保障。
推行國有企業法定代表人簽署創新使命責任書制度,并與任期經營業績考核評價相銜接。明確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考核中的研發投入強度要求,并與企業領導人員薪酬相掛鉤。
打破論資排輩和“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用人模式,探索實施特殊的晉升機制;擴大經費包干制實施范圍,在人才類、基礎研究類和軟科學類科研項目中推行經費包干制,不再要求編制項目預算,不區分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各科目開支不設比例限制,經費使用與管理自主權下放單位或項目負責人。
上海市科委解讀稱,本次的意見著力突出政策的系統性,并注重突出政策的可操作性,以政策的獲得感為導向。
由過往的點上突破,以破為主,更加注重系統推進、破立結合,進一步強化各部門間政策舉措的統籌協調。例如進一步健全各類科技人才的分類評價機制,把人才的引進、培養、使用和評價有機結合,突出分類評價,誰用誰評價,干什么評什么,引導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和人才評價導向。對國有創業投資機構建立長周期的綜合評價機制,以企業一定周期內的整體業績作為考核對象,不再對單個項目的盈利虧損進行評價。
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將全面啟動
駱大進19日接受媒體訪談時表示,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工作是中央交給上海的一項改革試點任務。目前,上海市科技人才評價改革方案已報科技部審批。
上海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上海市生物醫藥技術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等六家具有較好人才評價基礎的各行業領域科研單位成為首批開展改革試點單位。
19日公布的意見圍繞科技人才評價的各環節進行了系統設計。意見提出,按照“誰用誰評價、干什么評什么”的原則,為不同類型的人才設立不同的評價指標。對承擔重大科技攻關任務、從事基礎研究、從事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從事社會公益研究等不同科研活動類型的科技人才,明確具體的評價指標導向,提出不同的評價方式、周期、渠道等。
在“怎么評”方面:例如,對承擔國家重大攻關任務的人才,提出完善科研任務導向的評價方式;對主要從事基礎研究的人才,提出探索引入學術團體等第三方評價和國際同行評價;對主要從事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的人才,提出探索構建專家重點評價技術水平、市場評價產業價值相結合,市場、用戶、第三方深度參與的評價方式;對主要從事社會公益研究的人才,提出充分聽取行業用戶和服務對象的意見,注重政府和社會評價。
據介紹,下一步,上海市科委將會同相關部門構建“1+X+N”的政策框架體系,即一個《若干意見》、若干個配套政策、一批改革試點,進一步推進政策落實落地。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