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地方政府償債壓力加大,引起市場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擔憂。
其實,地方政府的顯性債務風險是可控的。財政部的數據表明,截至去年末,全國地方債務余額約35.07萬億元,包括一般債務余額約14.4萬億元、專項債務余額約20.67萬億元,均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債務限額之內,并且已為應對風險挑戰留出足夠空間。
(相關資料圖)
地方債主要風險來自地方上的隱性債務。隱性債務是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債務限額之外直接或者承諾以財政資金償還以及違法提供擔保等方式舉借的債務,舉債主體往往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這就是“拐棍”。
相對顯性債務而言,隱性債務比較隱蔽,隱藏著很大風險:往往缺少統一的統計口徑,具體有多大規模很難說清楚,但總體規模較大;募集來的資金很多投向了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這些設施一般很難產生相應收益,在地方財政吃緊的當下,面臨著很大的還本付息壓力;個別地方政府又存在擊鼓傳花、寅吃卯糧的思維方式,繼續違法違規舉債,有的搞虛假化債。
對化解隱性債務,國家一直很重視。
財政部部長劉昆近期多次強調,要繼續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積極配合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督促金融機構增強風險管理能力。
地方上也認識到了隱性債務存在的風險。近期,湖南、廣西、福建等地發文要求嚴控地方債務風險,具體措施包括約束融資平臺、進行績效評估考核,開展專項審計等。這其中隱性債務風險是防范化解的重要方面。
首先,要防范和化解地方隱性債務,需要官員端正政績觀,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有多大財力辦多大事的原則,不要為了政績過度舉債。
財政部曾經指出,有的地方政府沒有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過度舉債謀“政績”,超出財力可能鋪攤子,無序舉債搞建設;有的地方政府建設項目缺乏統籌規劃和長遠考慮,急于超前發展,只管舉債建設、不考慮還錢。
在本月6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專題培訓班上,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強調:決不能寅吃卯糧、透支未來;要堅持“新官理舊賬”,遏增量、化存量,堅決防止“擊鼓傳花”,避免風險蔓延和傳遞。
對很多人來說有一種擔憂,有的地方動輒就將平方公里規模的城區整體拆掉建公園。這一建設成本最終會落到誰身上?
其二是必須遏制地方債中隱性債務的繼續增加。
財政部對隱性債務化解政策方向一以貫之的,要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長,妥善化解存量隱性債務。
但真要做到這一點很難。比如很多投資項目已經開起來了,不可能形成半拉子工程,還需要更多的投入,造成半拉子工程是更大的浪費。這些情況還會持續,也是解決地方隱性債務持續增加的難點所在。
其三是必須去掉地方隱性債務的“拐棍”。這就需要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堅決剝離平臺公司的政府融資職能,封死地方政府的企業債務融資通道。
需要重視的是,有些地方對債務的態度還不夠明朗,對化解債務風險的重要性也缺乏正確認識,更沒有化解債務風險、解決債務矛盾的手段和方法。這也是導致地方隱性債務這個“拐棍”遲遲不能丟掉的重要原因。
劉昆近期多次強調繼續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對融資平臺公司進行有效治理,分類推進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逐步剝離政府融資功能。
同時,若想遏制新增隱性債務,剝離融資平臺政府融資功能,推動平臺市場化轉型,才是從源頭上防范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重要舉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