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早盤,凱美特氣(002549.SZ)股價一度沖高至19.07元/股,創出了歷史新高。
消息面方面,6月29日,凱美特氣發布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公司于2022年6月28日接受了50家機構單位調研,機構類型為QFII、保險公司、基金公司、海外機構、證券公司、陽光私募機構及其他,具體包括海通證券、紅杉中國、中歐基金、威靈頓管理公司等。
(相關資料圖)
北向資金動態上,深股通最新持有凱美特氣410.49萬股,近10日增加284.73萬股,增長226.41%。
接連獲得外資買入,再獲多家機構調研,凱美特氣到底有何魅力呢?
食品級二氧化碳龍頭,電子特氣“新星”
凱美特氣成立于1991年6月,上市于2011年2月,是一家以石油化工尾氣、廢氣、火炬氣為原料,將其中有價值成分進行分離、液化、提純形成產品的工業氣體公司,主營產品包括液體二氧化碳及干冰、氫氣、燃料氣以及電子特種氣體等。
需要注意的是,二氧化碳按照純度不同,可分食品級二氧化碳(分液態和干冰等)和工業級二氧化碳。近年來,食品級液態二氧化碳在飲料、冶金、食品、煙草、石油、農業、化工、電子等眾多領域的發展較快。
當前,凱美特氣就是國內食品級二氧化碳龍頭企業。
從2021年的產品結構來看,液體二氧化碳貢獻了42.69%的收入和53.33%的利潤,毛利率達到了52.4%,是該公司最核心的業務。
在液體二氧化碳外,氫氣、液化氣也在公司營收、歸母凈利潤中的占比較高的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是液體二氧化碳龍頭之外,凱美特氣在近年切入電子特種氣領域后,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也被一些投資者認為是電子特氣領域內的“新星”。
目前,其岳陽電子特種稀有氣體項目于2020年7月正式投產,已生產出的合格產品為:99.99996%二氧化碳、99.9999%氦氣、99.999%氖氣、99.9999%氬氣、99.999%氪氣、99.9995%氙氣、99.997%一氧化碳、99.9999%氮氣、99.9999%氫氣、氯化氫基準分子激光混配氣、氟基準分子激光混配氣、動態激光混配氣。
股價創新高背后,一季度凈利增超2倍
從近些年的業績來看,凱美特氣的規模并不大,且業績有一定波動,不過在2021年,其表現有大幅進步,營收同比增長28.68%至6.68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92.34%至1.39億元,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長124.33%至1.26億元。
分產品看,2021年,除燃料氣加工費外其他產品收入均正增長,營收占比在10%以上的液體二氧化碳、氫氣、液化氣分別實現營收2.85億元、1.57億元、0.8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21.44%、3.03%、118.39%,新產品電子特氣(氪氣、氙氣、氖氣)合計實現營收1837萬元,占比2.75%,開始貢獻收入。
2021年,該公司的毛利率、凈利率分別為41.95%、20.74%,同比上升4.51、6.8個百分點。
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是2021年原油及其制品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動公司產品液化氣、戊烷的價格上漲,而對上游原料氣成本影響有限,其中液化氣的毛利率同比上升37.33個百分點。
而在2022年一季度,凱美特氣的業績延續了2021年的增勢,且又有進步。
一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收2.01億元,同比增長57.76%;實現歸母凈利潤5628.52萬元,同比大幅增長247.94%;實現扣非凈利潤5377.76萬元,同比增長277.53%。
單季度毛利率達到49.7%,同比和環比分別提升11.1%、10.9%,凈利率28%。
據悉,凱美特氣一季度業績錄得大幅增長主要得益于岳陽電子氣體公司稀有氣體產品銷售有較大增長,此外公司液化氣、戊烷產品也實現量價齊升。
未來的看點在哪里?
展望未來,凱美特氣的最大看點其實就在電子特種氣體上,這也是決定公司后續業績表現的關鍵業務板塊。
在此前的文章《工業氣體笑看風云|“碳中和”賦能,工業氣體正“自我突圍”!》中有提到,按照制備方式和應用領域進行分類,工業氣體主要包括大宗氣體和特種氣體兩類,其中大宗氣體又可分為空分氣體(氧氣、氮氣、氬氣及稀有氣體)和合成氣體(H2/CO、乙炔、CO2等),特種氣體根據用途不同可分為電子特種氣體、醫療保健用氣體、食品飲料用氣體、航天用氣體等。
電子特種氣體具體而言是被廣泛用于半導體、顯示面板、光伏及其它電子產品生產的特種氣體,比普通氣體擁有更高的附加值。
根據Linx Consulting資料顯示,半導體市場所需電子特氣占比達70%左右,液晶顯示和晶硅太陽能電池需求占比分別為20%和4%。在集成電路所需的電子特氣種類超過100種,常用的電子特氣主要應用在化學氣相沉積(CVD)、刻蝕、摻雜等領域。
眾所周知,在政策的扶持下,國內半導體行業近些年迎來了高速發展。相應的,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也帶動了上游電子特氣需求的增加。
參考國內及全球下游行業增速,中信證券測算,至2023年,全球電子特氣市場總規模將達934億元,其中集成電路用電子特氣市場規模401億元;至2023年,我國電子特氣市場總規模將達238億元,其中集成電路用電子特氣市場規模100億元。
不過,半導體行業存在著“卡脖子”的問題,電子特氣領域同樣存在著國產化率不足的毛病。
自20世紀80年代起,工業氣體行業的外企紛紛進軍中國市場,通過收購、新設等方式建立氣體公司,開始了跑馬圈地,其結果就是林德、法液空、空氣化工、德國梅塞爾、日本大陽日酸在內的跨國公司占據了大部分中國市場的份額。
據了解,中國電子特氣80%以上依賴進口,同樣存在著被“卡脖子”的風險。
因此,在電子特氣這一塊兒存在著國產替代的大趨勢。
不論是從行業前景亦或是國產替代的角度,凱美特氣的電子特氣業務都是比較值得期待的。
目前,該公司高品質電子特種氣體產品已實現多單銷售并已得到國內外多家客戶的認可。
凱美特氣也在機構調研的會上表示,公司2021年電子特氣實現營業收入1800多萬元,2022年電子特氣相關產品銷售已經開始發力,上半年已公告的合同金額合計達6600多萬元。
結語
隨著電子特氣生產、銷售工作的逐漸推進,這塊高價值的業務將有望顯著提升凱美特氣的業績表現。而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預期,該公司才會獲得多家機構的青睞,股價才能迎來持續的上揚。
作者|明羲
編輯|May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