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疾控中心病毒學專家董小平日前警告稱,新冠病毒的變異是長期存在的,奧密克戎變異株不大可能是最后一個變異株,對于變異株產生的傳播能力、致病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的影響,將是長期關注的重點內容。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多個研究團隊正在對新冠病毒變異株以及突變的進化和流行趨勢進行監測。
(資料圖片)
南開大學公共衛生與健康研究院孫亞民教授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通過測序數據分析,根據每個變異株和突變在過去4-8周內的增長趨勢,以及新冠病毒現有突變和表型的關系信息,來評估每個突變和變異株是否更具傳染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避能力。”
孫亞民教授團隊近兩年來一直都在使用全球數據密切監測新冠變異株,包括每周分析一次全球學者提交到公共數據庫當中的新冠基因組數據,然后評估變異體和突變的流行趨勢。近期,他還將提交兩篇最新的研究論文。
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現在除了印度之外,其他國家主要都是BA.4和BA.5主導的變異株在流行,我國的病例主要是境外輸入引起的,因此判斷以后國內可能也會以這兩個變異株流行為主。”
孫亞民認為,新冠病毒的進化空間很大。“病毒只要還在傳代,就一定會變異。像BA.5這樣極強傳播性的變異株出現,都是從無數個變異株當中通過競爭脫穎而出的。”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病毒的進化是沒有方向和隨機的,但是競爭的選擇是有方向性的。”
他還提出,疫苗、藥物和已經感染人群的免疫力等因素,可能會對病毒的進化的進化方向進行選擇。
目前在美國等全球多地,奧密克戎亞型變異株BA.5正在推動新一輪的感染浪潮,科學家們預測,新冠病毒仍有較大的變異探索空間。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何大一教授團隊在一篇研究論文中總結稱:“隨著奧密克戎亞系在過去幾個月中的發展,每個連續的亞型變異株顯然在傳播和逃避抗體方面變得越來越有效。”該團隊預測,如果BA.5在全球范圍內流行,那么新冠病毒的進化可能還遠未結束。
盡管沒有任何一個科學家能夠對新冠病毒的下一次進化作出預測,但他們幾乎肯定新冠病毒將繼續產生“抗原漂移”,也就是由基因組發生突變導致的小的變異;還有可能在奧密克戎變異株當中進化出完全不同的新變異株,這種病毒更大的“躍遷”,就像從德爾塔到奧密克戎的變化。
研究人員發現,奧密克戎從BA.1進化到BA.5的過程反映了新冠病毒仍有很大的進化空間和重組能力——BA.1中的30個氨基酸突變中,幾乎所有突變都是由密碼子中的單個堿基變化引起的,這可能會產生更激進的抗原變化,也就是說,病毒逃避免疫系統的能力可能會變得更強。
“雖然我們看到的近30個氨基酸對應密碼子只是單個堿基發生變化,但實際上,在新冠病毒群體中密碼子上的其他堿基在一定程度上發生過變化,而最終呈現出來的變異是通過競爭后被凸顯出來的,這個凸顯的過程就是定向選擇的過程。”孫亞民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稱。
而由于一些國家的感染開始大規模上升,檢測又無法跟上,導致數據無法反映真實情況,這也給預測模型帶來挑戰。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流行病學家就已經發出警告:“我們現在已經達到了數學模型能夠預測的極限。”
孫亞民認為,大多數學模型需要需要現實世界中可靠數據的訓練和優化,如果無法獲得真實的感染數據,那么模型預測中很多參數都將缺失。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