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周一簽署一項行政命令,允許聯邦政府直接資助生物制造相關領域。生物制造除了已被用于產生癌癥療法和細胞基因治療藥物之外,也被用于疫苗、生物燃料、食品、肥料和育種等領域。
(相關資料圖)
拜登表示,該命令旨在確保美國不僅擁有生物技術的發明能力,也擁有利用這些技術進行生產制造的能力。不過白宮尚未提供任何關于可用資金、資金來源或分配方式的具體細節,這些細節預計將于周三在白宮舉行的相關議題峰會上披露。
盡管美國這項行政命令沒有針對任何國家和企業,但已觸動資本市場的神經。周二A股開盤后,中國生物制造相關領域CRO企業股價大跌。截至午間,康龍化成港股(3759)和A股(300759)股價跌幅約13%;泰格醫藥港股(3347)和A股(300347)股價分別下跌超過16%和9%;藥明康德港股(2359)和A股(603259)股價分別下跌15%和10%;藥明生物港股(2269)股價下跌近20%;凱萊英港股(6821)和A股(002821)股價分別下跌13%和10%。
一位CRO上市公司企業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回應稱:“資本市場的神經過于緊張了,其實沒有什么影響,但是這加速了企業未來在美國投資布局的進程。”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以藥明生物為例,該公司已經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建有一個生產基地;此外,公司還在新澤西州布局了一個生物藥的臨床生產廠。
“目前我們在美國已有一個工廠正在運作,另一個正在建設。”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透露。
生物基金公司Loncar Investments創始人布拉德•隆卡(Brad Loncar)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的生物制造行政命令不是對國外禁止技術轉讓,而是鼓勵更多的生物技術公司和相關供應鏈在美國生產。”
針對市場的下跌,隆卡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最新簽署的行政命令旨在減少美國對海外生物制造的依賴,對企業會有長期的影響。”
CRO企業為合同研發組織,是醫藥外包服務(CXO)的一種。隨著中國創新藥產業的爆發,為之服務的CXO企業也飛速發展,承接了海外醫藥巨頭大量的訂單。有數據顯示,2017-2020年,國內CXO主要上市公司海外收入合計占比從62.7%提升至71%,海外收入年復合增速約34%。
另有數據顯示,2020年,藥明康德海外營收占比高達四分之三,康龍化成海外收入占比更是達到85%以上,九洲藥業、博騰股份、藥石科技海外收入占比也都在70%左右。
隆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可能通過最新的行政命令受益的企業包括美國CRO廠商查士利華(Charles River)。根據研究機構沙利文去年發布的報告,國外頭部CRO企業有IQVIA、查士利華、Syneos、LabCorp和ICON等。
美國聯邦政府通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農業部和其他機構為生物技術研發提供資金來源。自1950年代美國的研發自助金額達到頂峰以來,美國的總體研發資金占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近幾十年來持續下降,拜登已經承諾要扭轉這一趨勢。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