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企業超常規、超大手筆引進“高精尖缺”人才的熱情,與深圳這座城市“熱帶雨林”一般的創新生態息息相關。
前不久,華為以201萬元“天價年薪”招聘“天才少年”,超大手筆引才,一時成為社交平臺上的轟動話題。
無獨有偶,今年畢業季,深圳高科技企業紛紛放出大招,以優厚待遇向“高精尖缺”人才遞上橄欖枝。日前,騰訊向3000余名獎勵人士授予約合11.21億元的公司股票,平均每人可得34萬元;超材料領域的“新星”企業深圳光啟,不僅與高校合作聯合培養博士生,而且今年將實現第100位博士后出站;新能源汽車巨頭比亞迪10年間招收超過4萬名應屆畢業生,其中3萬多名是高學歷的研發工程師……諸多深企為“高精尖缺”人才“下血本”的超強氣魄,打響了“深愛人才,圳等您來”的美名。
深圳企業為何青睞“高精尖缺”人才?從任正非說過的一個故事中,我們能夠尋得答案。他曾為一名俄羅斯數學家開出天價年薪,為此還專門到俄羅斯建了一座研究院;盡管這位數學家沉寂了好幾年,但一出手就是“王炸”,一舉助華為在3G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甚至華為在5G領域的領先地位也是得益于這個數學家的貢獻。由此可見,引進人才也有一套“長板”理論:抓住了為數不多的“高精尖缺”人才,就抓住了創新之“魂”。
在深圳,企業才是創新的主體,獨有的“6個90%”現象有效解決了科研與生產“兩張皮” 的問題。企業善用市場機制吸引人才,人才在市場機制下競相逐夢,企業也從一次次由高端人才激蕩出的創新成果中嘗到了甜頭,由此也就不難理解深圳企業何以對“高精尖缺”人才一往情深。
企業創新活力噴涌,得益于深圳打造出的良好創新生態。近年來,深圳不斷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構建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資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政府、企業與科研院所形成了創新合作的良性循環。創新鏈與供應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研發從實驗室到市場無縫連接,切實增強了企業的韌性與活力,形成了深圳高科技頭部企業扎堆、部分頭部企業引領全球產業鏈的喜人景象。深圳還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苦練內功,厘清產權歸屬、打擊侵權現象、引導形成高價值專利布局和規劃,讓人才搞研發、企業搞創新更有動力、更為安心、更加高效。
說到底,深圳企業超常規、超大手筆引進“高精尖缺”人才的熱情,與深圳這座城市“熱帶雨林”一般的創新生態息息相關。
深圳必須繼續做優做強創新生態,吹響新一輪匯聚全球英才的集結號,不斷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新創造活力。讓企業持續從自主創新中鞏固根基、發揚優勢,進而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企業就樂意延攬更多“高精尖缺”人才。可以期待的是,隨著深圳科技創新“熱帶雨林”的蓬勃生長,深圳企業將會迸發出更強的引才動力,吸引更多全球英才加入“深圳腳步”。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