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高聳,一棟棟廠房拔地而起……近日,熱火朝天的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工地上迎來雨后的一絲清涼,工人們正忙碌施工、抓緊趕工期。這是惠州規劃建設的千億級產業園區之一。隨著40多宗項目、多條市政道路建設,這片曾經的荒山和小村落,正加快崛起一座產城人融合發展的智創新城。
憑借緊鄰深圳的區位交通優勢,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成為“雙區”建設機遇下惠陽區承接深圳產業外溢的主平臺之一,按照“深圳研發+惠陽智造”的理念,為深圳產業落地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該產業園有在建項目43宗、總投資151億元,在談項目15宗、總投資85億元,整個園區去年產值突破200億元,正朝著建設千億園區的目標闊步前行。
在一批重點項目和園區加持下,惠陽經濟加快爬坡復蘇。8月31日,惠陽區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惠陽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0.97億元,同比增長28.2%,其中工業投資76.15億元,同比增長46.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49.9億元,同比增長30%。
為深圳產業項目臨深布局提供沃土
從惠陽最具地標性的道路——葉挺大道轉入已基本完工、雙向6車道的將軍東路三和段,行駛不久便可看到在建的惠州灣東智谷項目。這是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也是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最早引進的項目之一。在400多名工人持續奮戰下,這里多棟建筑已現雛形。
惠州灣東智谷發展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陸軍介紹,該項目一期計劃總投資6.5億元、預計產值9.5億元,目前在建4棟廠房、2棟宿舍,9月起將陸續封頂、12月全部完成封頂,預計明年6月底開園投產。
未來,該項目還將進一步擴大規模。陸軍介紹,整個項目規劃產業開發土地面積17.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達50萬平方米,預計總投資20億元,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產值超過60億元。
“惠陽區、三和街道,對我們項目建設都非常支持。”陸軍說,從項目報建到方案規劃調整,再到周邊道路等配套,當地政府提供有力支撐。“政府及時幫助協調解決困難,使我們的項目按計劃有序推進。”
在政府的支持下,惠州灣東智谷項目不單項目施工加快推進,招商引資也取得了新進展。
“我們主要對接深圳的企業,目前招商情況比較理想,與深圳多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其中有兩家企業已簽訂入駐意向協議”。惠州灣東智谷發展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負責人馬詩君說,今后將加大對接深圳企業的力度,通過引進優質企業助力惠陽建設千億園區、打造智造高地。
馬詩君介紹,惠州灣東智谷主要發展智能制造、智能安防、智慧醫療等產業。“隨著深圳企業生產成本提高,深圳制造業外溢趨勢明顯,在深惠同城、產業協同的背景下,越來越多企業布局惠州惠陽。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是惠州規劃的千億級產業園區,我們希望為園區建設和產業發展貢獻本土企業的一份力量。”
該項目所在的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總規劃面積21.33平方公里,是惠陽區著力打造的兩大千億園區之一,也是惠陽主動接受深圳輻射帶動、承接先進產業外溢的主要平臺之一。該產業園按照“一園四區”布局,由象嶺智慧產業區、智能制造產業區、創新科技產業區、產業升級集聚區4個產業區組成,將努力建設成為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的千億級產業園區。
惠陽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李茂盛表示,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區位交通優越,靠近惠州南站、惠州機場,融入深圳半小時經濟生活圈。基于臨深的區位優勢,產業園按照“深圳研發+惠陽智造”的模式,主動承接深圳產業外溢。“通過一年多時間打基礎,市政道路等基礎設施加快建設,為未來企業投產提供了有力保障,將為惠州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提供助力。”
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機遇,惠陽區正加快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惠陽(新圩)智能制造產業園等產業平臺建設,著力引進深圳科技成果和高成長型科技企業,努力做大做強優勢產業集群,建設若干個區域內的產業細分領域高地。
VIP服務為重點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惠州灣東智谷是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項目建設的縮影。就在不遠處,多宗項目也在加快建設。
計劃總投資約11.43億元的惠陽凱中精密電機換向器生產項目也是在建的廣東省重點項目,其中一期已經封頂,完成裝修工程的60%,預計10月底可竣工驗收,二期正在緊鑼密鼓地謀劃推進中。
計劃總投資30億元的華夏順澤惠州電子信息產業園項目將瞄準電子信息、高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高端裝備等領域,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產值50億元。
計劃總投資20億元的寶順美科技納米新材料項目將為消費電子產品提供高附加值精密功能性器件、消費電子防護產品、電子材料等,預計年產值60億元……
李茂盛介紹,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主要位于惠陽區三和街道,園區以智能物聯、智能硬件、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研發孵化、創新金融為產業發展方向,目前在建項目43宗、總投資151億元,整個園區去年產值突破200億元,力爭2025年突破500億元、2028年突破1000億元。
項目加快建設的背后,是惠陽區安排專人“一對一”精細化服務,讓重點項目享受從拿地到立項再到領取施工許可證的全程VIP待遇。
今年2月,華夏順澤惠州電子信息科技園項目完成土地摘牌手續后,惠陽區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安排專人負責協助企業辦理相關手續,為企業順利辦理了土地權屬、工程規劃許可證及施工審批等報建手續,提供一流的服務。前不久,該項目順利實現開工建設,將引進國內一流平臺企業參與園區開發建設,對導入來自北京、深圳等地科研成果轉化、推動產業項目聚集發展、為高成長性中小微科技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輔導培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華夏順澤惠州電子信息科技園,是華夏順澤投資集團布局粵港澳大灣區的關鍵一步。項目地處惠陽區三和街道,位于‘豐’字交通的重要位置,這充分體現了政府對我們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望。”華夏順澤集團資產控股公司首席運營官張志剛表示,這里優越的區位交通條件,加上扎實的產業基礎、開放的營商環境、高效的政務體系、宜居的自然環境,增加了企業投資的信心和決心。
“以前,企業由于不熟悉辦事流程,容易影響審批效率,建立實施重點項目VIP服務制度,就是希望打造‘一站式、便捷式、解難式’高效服務體系。”李茂盛表示,在“一對一”服務機制下,一個重點項目一名帶隊領導、一名VIP服務成員、一套審批流程、一份項目檔案,讓服務更加精準、便捷和高效。
今年,惠陽區對31個重點產業項目推行VIP服務,對已落戶的產業項目實行并聯審批,為各個項目提供引導、咨詢、代辦、協辦等全鏈條跟蹤靠前服務。同時,全面推廣工業類項目施工圖審查容缺辦理,推動工業項目“摘牌即動工”,并對重大產業項目實施清單管理,通過領導掛點、專班攻堅、掛圖作戰、績效考核等方式,力爭年內實現新動工建設100宗、新竣工投產100宗的“雙百”目標。
當前,惠陽正大力實施企業倍增計劃,圍繞扶持企業發展研究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支持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力爭到2025年,實現百億元級企業5家、50億—100億元企業6家、億元以上企業翻一番的目標。
接下來,惠陽將全面加強與深圳在國土空間、產業布局、交通路網、市政設施等領域的規劃對接,在規劃層面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發展格局,著力打造“深圳先進產業外溢首選地”。
■鏈接
惠陽(象嶺)智慧科技產業園加快建設四大片區
1.象嶺智慧產業區:主要導入智能安防、5G、智慧物聯、智能硬件、新一代電子信息等產業,打造成產業高端型、環境友好型的現代化科技創新產業聚集區。已引進項目有華夏順澤、寶順美、恒銘達、智能機器人、沃爾核材等項目。
2.智能制造產業區:主要導入智能制造與智能硬件等產業,打造集智能設備、環保裝置、精密機械等設備產品制造與研發的智能制造產業聚集區。已引進項目有普盛旺、百家益、凱中精密、維爾科技、聯東U谷和創榮發等。
3.創新科技產業區:通過落實產業策劃先導,創新策略謀劃,打造集創新孵化、科技研發、中試、金融服務于一體的產業聚集區,已有一批重點在談項目。
4.產業升級集聚區:在約1330公頃的建成區,推動低端低效土地產業升級,通過企業自主升級、引進優質企業合作運營等方式,打造以伯恩高新科技為龍頭的電子信息產業升級集聚區,預計升級后實現年產值300億元。目前已促進動工項目26宗,其中凱賢、林蓉、科奇、三和友邦、盈信、康易6宗項目已竣工并引入項目。
■延伸
惠陽融入深圳都市圈半小時通勤圈
前不久,惠州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報告提出,惠陽區要發揮毗鄰深圳區位優勢,加快承接深圳高端產業外溢。同時還明確,支持惠陽區依托伯恩智慧互聯科技園,打造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粵港澳特色合作平臺。
搶抓“雙區”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機遇,惠陽區正深入開展比學趕超工作,全面對標學習深圳先進經驗,主動加強惠陽與深圳的規劃對接、交通互聯、產業共建、政務通辦、服務共享、社會共治,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發展。在參與融入“雙區”建設和支持服務兩個合作區建設過程中,惠陽加快探索新的發展路徑,開拓新的發展空間,激發新的發展動能。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先行官”。同時毗鄰深圳、東莞,是惠陽最大的區位優勢。而全面對接深圳必須交通先行,強化區域骨干交通網絡對接。
惠陽區委書記翟偉鋒表示,將抓好交通互聯,積極配合深汕高鐵、深惠城際等軌道交通惠陽段建設,大力推進深莞惠紅色干線、白云大道、新龍大道等直通深圳的交通主干道建設,加快融入深圳都市圈半小時通勤圈。
接下來,惠陽將全力推進“豐”字道路交通惠陽段項目和重點市政路網與深圳、東莞市內道路對接,努力做到建設標準、建設時序保持一致,并積極謀劃深圳地鐵14號線惠陽段建設,全力構建區域現代交通體系。
區域協同發展,規劃對接很關鍵。
惠陽區委副書記、區長譚星海表示,將加強與深圳龍崗、坪山國土空間規劃對接,發揮惠陽土地空間優勢、生態環境優勢和發展區位優勢,推動區域一體化互補協同發展。同時,積極學習深圳龍崗、坪山等在城市規劃、城市更新、土地整理、智慧城市建設、營商環境等方面的先進做法經驗,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消除兩地“落差”,模糊區域“界限”。
交通帶動產業,產業支撐城市。在產業協同發展方面,惠陽將整合資源要素、統籌推進千億園區建設,積極探索“深圳總部+惠陽智造”“深圳研發+惠陽轉化”“深圳孵化+惠陽成長”等模式,著力在電子信息產業細分領域打造新高地。
要吸引更多優質項目和人才,需不斷優化公共服務和營商環境。
翟偉鋒介紹,在開通51項深惠跨城通辦事項的基礎上,惠陽力爭將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納入跨城通辦范圍,探索建立深惠文教體衛等民生服務共建共享機制,努力讓廣大市民在兩地享受到均等化優質服務。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