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鋰電正極材料上市公司業績集中釋放,產業鏈上下游加速綁定
受益于鋰電正極材料銷量增長以及高鎳產品實現快速放量,相關材料上市公司持續擴產,業績集中釋放。繼容百科技之后,又一家鋰電正極材料上市公司當升科技2021年業績有望翻倍。
業內人士此前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預測,隨著高鎳三元電池上游原材料相對碳酸鋰的成本優勢逐步凸顯,以及海外鎳、鈷產能將逐步恢復和提升,高鎳三元材料的價格競爭優勢將會進一步顯現。綜合來看,正極材料上市公司紛紛掀起擴產潮,而市場中高鎳產品路線滲透率不斷提升;另一方面,上下游產業鏈加速綁定。
高鎳產品放量增長
從發展趨勢來看,高鎳技術路線在新能源汽車終端滲透逐步提升,并且開始體現到相關上市公司業績中。
最新業績預告顯示,當升科技預計2021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將達到10億元–10.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159.81%–172.80%;扣非后凈利潤將實現7.4億元–7.9億元,同比增長203.83%–224.36%,有望超過凈利潤增速。
對于業績增長,當升科技表示主要受益于國內外客戶對公司產品需求快速增長,公司新產能建成后滿負荷投產,公司鋰電正極材料銷量同比大幅增長;另外,公司高鎳產品實現快速放量,產品總體盈利能力穩步提升。另外,公司收到比克公司回款以及所持中科電氣股票價格上漲,非經常性收益增加。
對比來看,去年前三季度,當升科技已經實現凈利潤7.27億元,同比增長174.94%,彼時業績已經體現了上述非經常性收益增長;結合本次業績預告來看,公司第四季度凈利潤環比還將繼續增長。
當升科技鋰離子電池材料業務主要產品包括多元材料、鈷酸鋰等正極材料以及多元前驅體等材料,客戶覆蓋全球前十大鋰電巨頭。在高鎳多元材料方面,當升科技已經實現了多款單晶型和團聚型新產品量產,其中,Ni83、Ni88、Ni90型高鎳多元材料實現向海外大批量出口,成為國際客戶的標桿產品,批量應用于日本、韓國、歐洲和美國一線品牌電動汽車。
同行容百科技日前也預計業績增長, 2021年凈利潤有望實現8.9億元到9.2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預增317.71%到331.79%,扣非后凈利潤同比增速最高將超過4倍。
容百科技指出,受下游客戶需求高增帶動,公司新建產能加速釋放,年度銷量同比實現翻番,在國內三元正極材料市場的占有率持續保持領先優勢。同時,公司產品盈利能力持續提升,產品結構逐步優化。高鎳多晶產品出貨量保持市場領先,單晶高能量密度產品、9系以上超高鎳產品的出貨量占比均有提升。
在日前業績說明會上,容百科技高管進一步表示,高鎳和鐵鋰將實未來電動汽車主要的兩個方向。目前從公司在手訂單來看,歐美車企對高鎳的認可程度還是非常高的,高鎳的增速比較明顯。國際市場主流車企的主要車型都是高鎳路線。考慮高鎳三元在更高能量密度、更高性價比材料,以及固態電池和4680電池的應用都會提升其競爭優勢,預計2023年競爭優勢會顯著提升。
業內人士此前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指出,磷酸鐵鋰電池的原材料碳酸鋰價格在去年已經開始超過高鎳三元電池原材料的氫氧化鋰價格,后者成本優勢將會凸顯,疊加今年海外鎳、鈷產能將逐步恢復和提升,高鎳三元材料的價格競爭優勢會慢慢體現出來。
另外,長期來看,磷酸鐵鋰、三元兩種技術路線會長期并存,匹配不同的市場需求。隨著電動汽車智能化的推進,能量密度要求會進一步提升,預計三元電池后續將向“高鎳低鈷”趨勢發展。
正極材料加速擴產
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不完全統計,2021年國內鋰電池正極材料擴產項目超50起,預計到2025年全球動力鋰電池對正極材料的需求將突破215萬噸,若加上儲能、消費電子等領域,正極材料需求或超360萬噸。相關上市公司紛紛掀起募資擴產潮。
作為正極材料龍頭,夏鎢新能去年通過IPO募資約14億元,用于投資年產4萬噸鋰電池材料產業化項目等;另外,去年12月,夏鎢新能披露使用自有資金投資近10億元用于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3萬噸擴產項目,預計項目達產后,公司海璟基地的產能將達年產7萬噸鋰電池正極材料。同時,公司擬通過合資公司方式分期投資年產10萬噸磷酸鐵鋰生產線,總投資9.3億元。
廈鎢新能稱,公司下游客戶對三元正極材料,尤其是高鎳正極材料的需求不斷增長。為滿足客戶快速增長的需求,同時考慮到車用材料產品認證周期長,公司有必要對現有產能進行及時擴產,并對產品進行升級創新,以滿足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的要求。
當升科技去年也向大股東礦冶集團等對象實施定增,完成募資約46.45億元,用于投當升科技(常州)鋰電新材料產業基地二期工程項目、江蘇當升鋰電正極材料生產基地四期工程項目等。其中,常州鋰電新材料二期項目擬獲募投規模最大,約20億元,用于建設5萬噸/年高鎳鋰電正極材料生產線,四期項目擬建設2萬噸/年數碼類正極材料生產線。
當升科技預計2021年末公司預計建成產能4.4萬噸。根據產能規劃,預計至2025年產能將超過10.9萬噸;在海外產能布局上,公司已啟動歐洲10萬噸高鎳動力正極材料生產基地項目研究論證。不過,公司表示,正極材料行業企業紛紛擴建產能,存在低端產能過剩,但高端產能嚴重不足的情形。
容百科技高管介紹,公司2021年底產能達到12萬噸/年,預計今年第一季度產能釋放,2022年第一季度產能相較2021年第四季度有所提升。隨著產銷量雙升帶動規模效應,促進了制造環節的降本增效;公司加強原材料戰略采購布局,實現供應鏈降本。
綁定上下游產業鏈
從技術層面來看,三元材料的核心技術在前驅體合成,因此,相關材料上市公司也紛紛綁定前驅體供應商,甚至共同投資上游鎳礦。
去年11月,當升科技與華友鈷業簽署了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擬2022年至2025年向后者采購三元前驅體30-35萬噸;當升科技也與中偉股份達成合作,綁定未來3年20-33萬噸相關前驅體供需量,并且共同投資30萬噸/年磷酸鐵項目,以及印尼紅土鎳礦項目等。
容百科技也與華友鈷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約定2022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容百科技在華友鈷業的前驅體采購量不低于18萬噸。在華友鈷業向容百科技提供有競爭優勢的金屬原料計價方式與前驅體加工費的條件下,雙方預計前驅體采購量將達到41.5萬噸。
容百科技高管在接受調研時也進一步指出,公司前驅體板塊布局了客戶開發、產品研發、工程建設等方面,前驅體自供比例同比提升達到30%左右。整體來看,在供應鏈端,公司在前驅體、鋰鹽和上游金屬方面進行布局,已經獲得一些長期穩定且價格較低的訂單。
廈鎢新能去年底也與浙江帕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預計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三元前驅體供需量將達4萬-7萬噸;去年9月,公司也中偉股份達成協議,約定至2023年雙方四氧化三鈷產品的供需量約為2萬-2.5萬噸/年;三元前驅體產品的供需量約為1.5萬-3.5萬噸/年。
正極材料上市公司也紛紛綁定下游客戶。
當升科技去年12月就與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2022-2025年將向當升科技采購總量不低于25000噸固態鋰電材料,雙方還將在高鎳多元材料、富鋰錳基材料、鈷酸鋰、磷酸鐵鋰、磷酸錳鐵鋰等鋰電前沿技術領域加強交流與合作。
作為鋰電池龍頭,寧德時代更是開始對高鎳三元材料在內的上游供應轉向集中采購。
日前容百科技與寧德時代達成合作:預計寧德時代2022年向容百科技采購高鎳三元正極材料數量約為10萬噸;2023年至2025年底,寧德時代將容百科技作為其三元正極粉料第一供應商,并向容百科技采購不低于一定比例的高鎳三元正極材料。
據介紹,由于高鎳和終端綁定比較緊密,所以訂單的確定性比較高,基于前期的長期合作關系,雙方共同進行了大量車型的定向開發和認證。而雙方戰略合作不限于供貨協議;在技術合作方面,在更高能量密度方向,容百科技配套開發的是超高鎳正極材料,將發揮高鎳產品的優勢,低成本路線上,公司配合開發儲能配備鈉離子技術。
(本文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