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財經記者 王好 許耀文
隨著2021年山東經濟運行數據出爐,跨境電商再度成為最大看點之一。
統計顯示,山東2021年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9304.1億元,比上年增長32.4%,兩年平均增長19.6%。其中,全省跨境電商進出口、市場采購貿易出口實現“雙過千億元”,為外貿增長注入了新動能。
從2017年的19.8億元到2021年的過千億,五年間,山東跨境電商進出口幾何式暴增背后,隱藏著哪些外貿產業轉型升級新思路、新變化?對于企業來說,搶抓跨境電商機遇的同時,又面臨著怎樣亟待解決的發展困惑?而面對方興未艾的跨境電商行業,山東能否一掃多年前錯失國內電商爆發期的遺憾,依托強大的供應鏈優勢,在跨境電商領域換道超車?連日來,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與山東各地外貿企業、跨境電商賣價、行業專家進行交流,一探究竟。
轉型
傳統外貿工廠轉型跨境電商 銷售利潤雙倍增
根據青島海關發布數據,2021年前11個月,青島跨境電商進出口額突破260億元關口,預計全年突破300億元。這也意味著,青島跨境電商規模占據全省近三分之一,同時,也有望在繼2020年增長688%后,繼續實現超過五倍的“倍增式”高速年增長。
傳統外貿企業是跨境電商的主力軍,也是行業迅猛發展的受益者。“這兩年跨境電商在青島成倍增長,我們作為工廠型傳統外貿企業,通過轉型跨境電商,獲益匪淺。”青島源豐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源豐實業”)總經理李昌宗表示,企業創建于1992年,主要從事紡織品的生產和銷售。起先,源豐實業是工廠型企業,主要業務以代加工為主。
源豐實業位于美國的海外倉
2015年,隨著國內電商的興起,當時作為家族企業繼承者,正在留學的李昌宗看到了海外廣闊的市場和潛力,于是果斷組建團隊帶領源豐實業轉型,涉足跨境電商業務。“得益于好的政策和市場,以及海外的電商平臺,公司克服了轉型初期的種種困難,迎來了較快的增長。”李昌宗告訴記者,近年來,源豐實業跨境電商業務實現了飛速發展,年增長速度達到600%-700%。2020年,源豐實業跨境電商業務的體量達到1000萬-1500萬美元;2021年,這一數據增至3000萬-4000萬美元。這樣的銷售業績,不僅讓他們進入到了青島本地前十名的跨境電商賣家之列,更登上了所在平臺北美全品類賣家榜的50名左右。
跟李昌宗一樣,濰坊福萊英玻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明海這兩年也感受到了轉型的“甜蜜”。他告訴記者,企業主要從事日用玻璃品制造,在濰坊和青島分別設有生產基地,2009年開始進入外貿行業,起初主要針對B端用戶,并且憑借技術和產品研發生產優勢,成為包括瑞典宜家家居在內的國外知名品牌供應商。
2017年,不滿足于“代工廠”定位,李明海開始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嘗試向針對C端客戶的自主品牌銷售轉型。而正是這次嘗試,讓他徹底改變了傳統外貿企業的思路。“以前面向單一B端客戶,不僅利潤率低,而且受制于人,而現在通過轉型跨境電商,我們針對的是全球客戶,比如美國,有4億人口,不僅市場空間大,利潤上相比以前,也有了近3倍的提升。”李明海說,目前他們已經相繼在美國、加拿大、歐洲、日本等地開設店鋪,并且鏡子和鋼化玻璃家具品類銷售額實現了平臺第一。這也激發了他們更加專注新品研發的熱情,“相信隨著全球貿易和物流環境的恢復改善,通過我們自身不斷進行產品升級和研發,未來利潤還會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后發
從做“代工”到做“品牌” 借勢跨境電商山東“換道超車”
在我國經濟版圖上,東部沿海省份一直是“外貿大戶”。根據2020年數據,7省區市總額進入“萬億梯隊”,粵蘇滬浙堪稱“王中之王”,進出口規模占全國近六成。山東雖然位列全國第六位,但是在規模上仍然與上述地區有不小差距。
與此同時,數字經濟時代,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已經呈現出鮮明的去中心化、去中間化、去專業化色彩,徹底顛覆了“渠道為王”的傳統國際貿易模式。跨境電子商務這一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真正成為普惠貿易,不但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同時也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和重要抓手。
由此,山東能否借助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搶抓機遇,在由國內蔓延至全球的電商發展下半場實現換道超車,助力外貿和區域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頗具看點。
事實上,自2016年青島作為第二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之一,成為山東首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以來,山東在跨境電商領域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截至2021年9月,除青島外,威海、濟南、煙臺、東營、濰坊、臨沂先后獲批,意味著山東有7個城市成為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數量在全國各省份中排名第四。貿易額方面,2021年,山東全省跨境電商進出口、市場采購貿易出口實現“雙過千億元”。五年間,跨境電商進出口較2017年的19.8億元,增長超過50倍。
然而另一方面,跨境電商的不同以往的全新貿易模式,也讓區域經濟在這一領域的突圍競爭愈加激烈。以河南為例,內陸地區在一般貿易方面本沒有優勢,而跨境電子商務跨越了時空局限,借助航空樞紐等物流等配套基礎設施,河南與沿海經濟活躍和發達的省份站上了同一起跑線,給河南外貿轉型升級提供了騰飛的跑道。根據商務部主辦的全國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網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報告》,在我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總額省份排名中,河南省僅次于傳統外貿強省廣東省、浙江省,位列第三。
壓力更是動力。采訪中記者發現,不少傳統工廠型外貿企業表示,轉型升級跨境電商勢在必行,而且已經成為山東企業重塑山東品牌全球影響力的志在必得。
煙臺明遠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武鳳金表示,作為傳統外貿企業,公司經過二十余年的積累,在床上用品品類擁有眾多訂單穩定、實力雄厚的企業客戶,體量排名全國前三。
2017年,他們開始嘗試跨境電商,對于初衷,武鳳金坦言,“最初完全是抱著處理庫存的態度。”由于企業一直是傳統外貿思維,習慣接大單,而且依托山東供應鏈優勢,即便在疫情對不少外貿企業產生影響的時候,企業仍然是業績高增。因此,對于他們來說,零散的跨境C端需求,既沒有經驗,也并非“剛需”,“再加上沒有專業的跨境電商運營人員,所以業績也沒有做起來,那一年好像只有2萬美金。”
而真正讓企業痛下決心,發力跨境電商,源于2020年遭遇的一次來自南方企業的“刺激”。“對方是一家從事跨境電商的南方企業,每年銷售額數億美金,而我們是他的供貨商。”武鳳金說,在日常交流中,當對方得知他們也有跨境電商業務,并且已經運作了幾年時間但銷售數字卻并不理想時,說了一句讓她至今難以忘懷的話,“對方大體意思是說‘你們山東企業只會低頭干活,做跨境電商肯定做不起來’”。
正是這句話,讓武鳳金和她的團隊徹底拋棄了“清庫存”的玩票心態,決定大干一場,通過自身的發展,來證明山東企業不僅可以在傳統外貿行業中實力超群,在跨境電商的全新模式中,同樣可以讓山東品牌在全球擁有一席之地。
如今,依托山東地區供應鏈優勢和企業設計研發能力,以及運營人才的不斷成長充實,通過一兩年的發展,明遠家紡已經在深圳、無錫等地設立運營團隊和辦事處,也逐漸把當初的決心,變成了跨境電商業務的蒸蒸日上。“我們不只要做千萬,未來我們要向上億的目標努力,并且有很大的信心能去做好的。”武鳳金說。
除了企業擔當,山東如何釋放跨境電商后發優勢?有行業專家認為,在接下來的跨境電商發展中,一個重要的變化,將是運營型賣家向品牌旗艦店的轉化,供應鏈端的硬實力將會進一步被放大。“山東企業在專注細分類目和垂直產品的研發方面,具有優勢,相信可以有更大的作為。”
前景
政策護航協會助力 山東外貿共謀新篇
機遇與挑戰并存。除了外貿企業自身轉型在觀念和運營方面的陣痛,自2020年起,受全球新冠疫情影響,跨境電商面臨的挑戰不斷增加,尤其是物流成本的上漲以及物流倉儲的限制加劇。
“2020年我們因為貨物滯留在港口,每天的物流滯納金可能就1萬-2萬人民幣,持續了近60天,對于企業來說,損失可想而知。”李昌宗表示。
對于跨境電商企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山東正在從政策、市場、規則等多個維度同時發力,為跨境電商的從業者保駕護航。
以青島為例,2021年前11個月,青島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已突破260億元關口,預計全年突破300億元,實現連續翻番。青島實現了跨境電商6種通關模式全覆蓋,并開展了供應鏈金融等服務,推出跨境電商保險產品,幫助企業降低出口風險。去年還先后開通了青島至大阪、東京、莫斯科、河內、阿拉木圖全貨運包機航線,成為外貿市場絕對“黑馬”。
與此同時,作為市場采購貿易全國試點,青島即墨國際商貿城適用全國通關一體化模式,建成市場采購貿易聯網信息平臺,備案各類主體800余家,累計出口超過150億元,一大批小微紡織服裝制造企業正加快走出國門。此外,青島還創造性落地中荷首個“前展后倉”項目,通過打造貿易全流程的新型海外倉,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響,實現供應鏈的高效對接。
政策軟環境不斷優化的同時,來自商協會的聯絡融通作用也不斷釋放。作為青島地區跨境電子商務企業自發組建的社會團體,青島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目前有會員企業四百七十余家,涵蓋了青島市正在從事跨境電商以及相關產業鏈的第三方服務企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跨境生態圈。青島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會長黃春玲告訴記者,由于跨境電商行業模式新、鏈條長,從業者特別是轉型中的傳統外貿企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跨協在其中就起到了一個凝聚的作用,幫助企業對接資源,組織培訓,手把手的把大家‘扶上馬’,然后再‘送一程’。”
她表示,2022年青島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的工作重點就是服務賣家,助力把山東制造業的好產品傳播到全球更多市場。“像青島平度的假發、假睫毛在全球都是非常領先的地位,而山東的其他地方,比如菏澤曹縣,它有很多產業,比如木制品,在世界上的生產占比也是非常大的。那么這些產業能不能融合,能不能去互通,我們也嘗試著去做這樣一些推動行業發展的工作。”
事實上,多方助力之下,勇敢轉型的傳統外貿企業,也正在增添更多前行信心。“在政策方面,其實我們之前了解的比較少,但后來通過協會推廣普及,知道了無論是電商出口的政策,還是各方面的補貼,國家及地市都是有優惠舉措的,對我們也有一定的幫助。”李昌宗表示,除了政策普及,通過參加電商協會、商務局等機構和政府部門組織的交流會,還有一些線上線下的活動,讓企業打開了視野,擴展了“朋友圈”,“大家會有一些交流,我也會從中受益,學到一些經驗”。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