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長的路是保險營銷的套路!”這是被互聯網平臺產品或線下銷售人員坑害不淺的保險消費者們心底發出的真實聲音。在銀保監會近日發布的2022年首份風險提示中,揭露了保險營銷中的層層套路,為消費者敲響警鐘。
近年來,互聯網保險市場一直呈爆發性增長的態勢。數據顯示,2011年至2020年互聯網保險總保費實現65%的復合增長率。互聯網保險的普及,帶來了龐大的保險增量市場,讓保險消費變得更便捷。但與此同時,各類亂象也在不斷滋生和蔓延。一些互聯網險企給消費者挖的陷阱接二連三,不斷透支著消費者對保險產品的信任。
從市場上出現的噱頭互聯網保險產品來看,“首月0元”“免費保障”一類宣傳未全面展示保費繳納整體情況,實際上是將保費分攤至后期,消費者并未真正享受到保費優惠。從營銷角度看,片面強調“首月0元”,卻未對保費繳納整體情況、保險責任等重要內容充分提示,易使消費者忽視產品重要信息。加之一些廣告界面設置不規范,故意誘導消費者勾選“購買”“領取”“自動續費”等選項,也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
與此同時,部分保險公司通過炒作“限售、限時、限量”等手法進行饑餓營銷。例如,2021年1月的舊版重疾險及2021年年底的互聯網人身險產品的“炒停售”等行為。還有一些線下銷售人員借銀行存款、理財產品等其他金融產品名義來宣傳保險產品時,對保險產品的不確定利益承諾保證收益,不如實向保險消費者說明人身保險新型產品等保單利益的不確定性。這些偷換概念和故意隱藏產品風險的行為嚴重影響消費者對所購保險產品的判斷力。
眾多帶著“面具”的銷售誤導行為不僅有損保險業的正面形象,也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套路”式保險營銷可以休矣!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針對平臺經濟發展中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補齊短板,營造鼓勵創新、促進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具體到互聯網保險領域,銀保監會出臺的《互聯網保險監管辦法》以及大幅提高準入門檻的《關于進一步規范保險機構互聯網人身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等法規,意在為互聯網保險的發展劃出“紅線”,對已暴露出來的問題和風險隱患進行圍堵和規范。監管部門還通過一系列產品規則規范監管,嚴厲制止被盲目追逐金融屬性而異化了的“保險創新”,限制重“金融”、輕“保障”的產品擾亂市場,侵害消費者利益。
而嚴監管之下,保險銷售誤導行為為何屢禁不止?眾所周知,我國保險業在長足發展的同時,市場競爭也十分激烈。比如,受指標任務的壓力和經濟利益的驅使,保險公司片面追求以規模為導向的指令性考核機制,導致經營管理中出現短期行為和違法違規行為。為能在競爭激烈的高壓環境中求生存,一些保險公司拋棄了“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逐漸演變為“以規模為中心”或“以片面強調股東利益最大化為中心”,甚至倒逼出錯誤的發展理念、公司治理和經營方式以及銷售策略。
以往保險業粗放式的發展模式是長時間累積的結果,打破發展慣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保險市場主體應清醒地認識到,任何一家保險企業的業務發展和創新,不可能靠“套路”實現;任何一款好口碑的互聯網保險產品,也不可能借短期“噱頭”獲得。只有專心研發保障服務好、體驗佳的保險產品,將保護消費者權益置于利益之上的保險企業,才能贏得社會的信賴,并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當前,保險業正處于深度轉型期。這對于保險機構來講,無疑是一次“刮骨療毒”的良機。保險公司要加快轉型發展步伐,從代理人提質增效入手改變保險業的粗放式發展模式,深耕細作保障型產品研發,推出貼近消費者需求的服務。
對于治理保險銷售誤導,需要糾偏利益主導思想,轉變行業主體贏利模式,提高違規成本,加強行業誠信文化建設。同時,不容忽視的消費者教育,也是對銷售誤導“釜底抽薪”的良方。監管部門、行業組織要堅定長期治理銷售誤導的決心不動搖,還保險業一片凈土。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