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合成生物學發展勢頭迅猛,涌現出了一大批初創公司,資本市場也對其青睞有加。其中,凱賽生物(688065.SH)在全球率先實現了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系列、生物基戊二胺、生物基PA(聚酰胺,俗稱尼龍)等生物新材料的產業化,是目前全球唯一實現規模化生產并盈利的合成生物學公司。
凱賽生物于2020年8月12日登錄科創板,并于2021年8月入選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第一財經于2021年10月21日走進凱賽生物,試圖通過一線的觀察調研,挖掘這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公司可參考的成長路徑。
生物基材料未來十年替代空間近6000億美元
在石化資源走向枯竭、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的背景下,合成生物學成為近年來發展最為迅猛的新興前沿交叉學科之一,而生物基材料作為合成生物學的重要應用方向之一,正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
生物基材料是指利用谷物、豆科、秸稈、竹木粉等可再生生物質為原料制造的新型材料和化學品。相較于傳統材料,生物基材料能有效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據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統計,目前生物制造產品較石化路線平均節能減排30%-50%,未來有望達到50%-70%。
OECD(經合組織)預測,未來十年至少有20%、價值約8000億美元的石化產品可由生物基產品替代,而目前替代率不到5%,缺口近6000億美元。
此外,生物基材料還開辟了化纖發展新路徑。
譬如,己二腈是化學法生產PA66的重要原料。但截至目前,生產己二腈的成熟工藝仍由少數國外企業掌握,行業長期呈寡頭壟斷格局。我國是PA66消費大國,受制于原材料供應壟斷,每年需進口大量PA66。
2014年,凱賽生物的生物法戊二胺取得成功,用其合成的生物基PA56與化工法PA66在產品性能上接近,在強度、耐磨性、回彈性、耐疲勞、可染色等性能上則更具優勢,同時生物法技術在成本競爭方面也更有潛力。
除了PA56以外,生物法戊二胺還可作為紡絲、工程材料、醫藥、農藥、有機合成等領域的原料,用途廣泛。
生物法成LCDA主流制備工藝,凱賽生物壟斷全球市場
凱賽生物的主營產品是LCDA(長鏈二元酸)系列(DC11-DC18),公司長鏈二元酸產品的全球市占率達到80%,處于絕對龍頭地位,并且是全球唯一可生產DC18的企業。
資料顯示,LCDA通常指碳鏈上含有十個及以上碳原子的脂肪族二元羧酸,是合成工程塑料、熱熔膠、香料、耐寒性增塑劑、液晶等產品的主要原料。以生物發酵法制備長鏈二元酸具有條件溫和、污染小、成本低等多方面優勢,已成為主要的長鏈二元酸制備路線。
目前,國內僅凱賽生物具有量產LCDA的能力。凱賽生物于2002年建成世界上第一個用生物法生產長鏈二元酸的大型生產裝置,并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由于生物法在反應條件、成本、產品多樣性等方面相比起化學法有壓倒性的優勢,國際龍頭英威達市場份額迅速縮減并于2016年3月起關閉其在美國的長鏈二元酸生產線。自英威達退出化學法生產長鏈二元酸后,全球LCDA需求主要由凱賽生物滿足,
據凱賽生物董秘臧慧卿介紹,公司目前擁有7.5萬噸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產能,已與杜邦、艾曼斯、贏創、諾和諾德等國際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系列產品已經應用于汽車、電子電器、紡織、醫藥、香料等多個領域。2018年,凱賽生物還因此被工信部評為制造業單項冠軍。
近年來也有部分廠家宣布進入生物法長鏈二元酸領域。例如,2017年中國石化集團清江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宣布建設千噸級長鏈二元酸項目;2017年新日恒力公告其計劃在寧夏建設年產5萬噸DC12項目,2021年9月6日新日恒力公布該項目已結束試生產,擬小批量進入市場銷售。
對于新進入者,臧慧卿表示,凱賽掌握了該領域下游的主要客戶,新進入者產品需要客戶進行重新認證,短時間對于凱賽現有產品的銷量影響較小。
此外,高研發投入是公司保持創新活力和競爭力的基礎。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達0.57億元,同比增長34.7%,占總營收比例約5.57%,公司還持續進行相關專利布局。
生物基PA順利投產,上下游布局開辟新賽道
凱賽生物近年來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業績增速。2021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 10.14 億元,同比上升 27.83%;歸母凈利潤 3.26 億元,同比上升 58.12%。
此前在2017-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歸母凈利復合增速分別達到18.58%、19.97%;2020年,受國內外疫情影響,公司業績小幅下滑4.43%。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系列產品在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中占比極高,2017-2020年分別為 95.21%、92.23% 、92.43%和97.33%。公司董秘臧慧卿表示,2021年上半年依然如此,預計隨著公司烏蘇及太原生物基PA項目的投產,這種單一產品占比過高的情況將得到顯著改善。
資料顯示,公司新疆烏蘇基地年產5萬噸生物基戊二胺及10萬噸生物基PA項目已于2021年6月底投產,產能將逐步提升。山西太原基地年產50萬噸生物基戊二胺及90萬噸生物基PA項目也已經開工建設,計劃于2022年上半年建成投產。
生物基PA具有原料可再生、產品可回收、性能更加優異和更高性價比等特點,在汽車、風力發電、建筑等領域比傳統尼龍更有優勢。僅在尼龍市場中,據Fortune Business Insight數據,2019年尼龍全球市場約為243億美元,保守估計生物基尼龍5年內替代5%,公司生物基尼龍產品對應的市場空間將超過80億元人民幣,是現有公司營收的5倍以上。
據悉,針對生物基PA的下游應用,凱賽生物注冊了主要應用于紡織領域的商標“泰綸”和主要應用于工程材料領域的商標“ECOPENT”。其中,ECOPENT系列包括從200℃到310℃熔點范圍的多種產品,可應用于汽車、電子電器、高強復合材料、管材等領域。
此外,公司的DC18產品與國際知名醫藥企業諾和諾德合作,助力其研發生產新一代降糖藥物;生物基戊二胺在通過下游國際客戶驗證的基礎上,繼續拓展異氰酸酯、環氧固化劑等領域的應用。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