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推動工程標準化、促進產業化,使技術裝備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流通,并實現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是我們的目標。”1日,在世界城市日專題活動“2021年首屆工程建設標準國際化論壇”上,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裴曉表示。
作為國家工程建設標準國際化工作的試點城市,近年來,上海陸續制定并印發《上海市推進工程建設標準國際化工作方案》、《上海市推進工程建設標準國際化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等文件,從頂層設計上促進工程建設標準融入國際社會。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副司長王瑋在會上表示,當前,我國工程建設標準國際化水平、國際推廣能力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主要體現在標準體系不夠合理、標準國際化戰略規劃有待加強、標準的國際認可度較低等方面。
王瑋建議,應積極參與國際化標準活動,做到人熟事熟規則熟。在國際標準編制上,要推動我國優勢技術轉化為國際標準,并鼓勵有條件的單位去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和國內對口單位的相應工作,組織參與國際標準化戰略政策研究。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建設標準國際化推進較好的領域是在對外援助成套項目上,這些項目主要采用我國建設標準進行設計、施工,對于投標階段的報價和后期施工中的成本、進度、質量和安全等方面可以得到較好控制。
華東建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靜瑜介紹,十三五期間,華東建筑集團在海外約60個國家落地的工程項目中,非洲國家有80%以上的項目采用了中國標準,亞洲國家的比例是50%左右,總體來看,約有30%~35%的項目采用了中國標準。
“工程建設標準體現的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包括戰略、資金等。比如我們在越南胡志明市的Alpha Town辦公樓項目中,當地將中國標準與國際標準做了對比,發現在超高層建筑的結構、機電、景觀等方面,中國標準具有國際先進性,最終,項目的整體設計、施工還是采用了中國標準。”周靜瑜說。
“早年,我國的工程建設標準屬于被動跟跑,但近些年,尤其近5年,AI、IOT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入工程建設領域后,相關建造設備、技術、管理對工程建設領域的挑戰巨大,尤其是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規劃下,傳統的建造方式、工程材料、工藝工法都面臨被淘汰的可能性,標準變化也帶來了機遇。”上海工程建設標準國際化促進中心主任兼秘書長鄧明勝告訴記者。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