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在媒體會上對記者表示,人民幣升值不都是好事,在有資本管理下的人民幣升值容易超調。他認為,央行上周調升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已經表明了態度,匯率拐點已至。
12月9日晚間,為加強金融機構外匯流動性管理,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21年12月15日起,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7%提高到9%。消息一出,離岸人民幣直線跳水大跌300點。截至19:53,美元/離岸人民幣報6.3758。此前人民幣對美元升破6.35,逼近6.34,創下今年5月以來新高,當時央行亦祭出了“升準”措施,隨后人民幣多頭偃旗息鼓。
陸挺也建議,目前應該順應資金流動方向,央行可以適度結匯(即投放外匯占款),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中國外匯儲備近年來波動不大,中國經濟體量不斷增加,外債仍在攀升(美元債存量近1萬億美元),投放外匯占款可以適度提供流動性。
各界認為,出口數據走勢將對后續的中國經濟、人民幣匯率至關重要。在陸挺看來,經歷了今年出口的高速增長,明年出口可能出現下行。“在今年三季度4.9%的GDP增長中,出口貢獻了一半(2.4個百分點),預計出口對四季度的貢獻還會較高,但明年能夠帶來的增量可能有限(部分因為基數效應),或降至0~1個百分點以下。”他稱。
疫情下,中國供應鏈的韌性推動中國出口持續攀升,以美元計價11月出口金額3255.3億美元,同比增長22%。“如果客觀嚴格地分析,不能假定每年出口都會大幅上漲。其實在疫情暴發前的幾年,中國每年出口都接近零增長,出口高增長已經成為歷史。”陸挺表示,2022年不能低估出口數據對宏觀經濟、就業安排可能構成的挑戰。
鑒于2021年一季度的高基數效應,2022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速或存在一定壓力。除了出口,例如,地方賣地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0%~40%,地產新開工面積下降超30%;鋼鐵行業考慮到全年的減產可能,今年上半年開足馬力生產,這也為明年一季度帶來高基數效應的挑戰。
機構分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經濟形勢判斷和政策基調變化釋放出三個信號:中央首次提出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為了應對“三重壓力”,穩經濟在政策制定中的權重大幅上升;強調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要有機結合,“逆周期”調控重出江湖。目前,市場期待后續會有更多政策措施落地。
陸挺建議,需要讓房地產市場軟著陸,同時,在中國“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下,“需要對受嚴重影響的行業、城市進行定向、精準補助,以緩解疫情帶來的沖擊,這樣的財政支出是有必要的。”他稱。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