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醫療裝備領域首個國家層面的產業發展規劃出臺。12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下稱《規劃》)。
“十四五”時期,醫療裝備產業將聚焦臨床需求和健康保障,強化醫工協同,推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模式創新,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推動醫療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
《規劃》提出,到2025年,醫療裝備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主流醫療裝備基本實現有效供給,高端醫療裝備產品性能和質量水平明顯提升,初步形成對公共衛生和醫療健康需求的全面支撐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為我國乃至全球醫療裝備產業發展敲響了警鐘,暴露了我國醫療裝備產業應急保障準備不足、行業應急保障機制缺乏等問題。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在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醫療裝備產業發展既面臨重大機遇,又面臨重大挑戰。一方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制造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提速,給醫療裝備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同時,全球“大衛生”“大健康”產業快速發展,醫學服務模式從疾病醫學服務向“疾病+健康”醫學服務轉變,從院中診療向院前家庭健康管理、院間資源共享、院后康復的連續性服務方向延伸拓展,醫療裝備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區域化、本地化調整,發達國家爭奪醫療裝備競爭高地日趨激烈,我國醫療裝備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面臨的阻力和競爭壓力明顯加大。”王衛明說。
《規劃》提出要全面推進包括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健康促進、養老等各方面醫療裝備發展;提出要推進“5G+醫療健康”,居家社區、醫養康養一體化等新模式發展,促進醫療服務從院中診療向院前家庭健康管理、院間資源共享、院后康復的連續性服務方向拓展。同時,也考慮了重大傳染病、自然災害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裝備保障需求,明確要大力發展緊急醫學救援裝備。
關于進一步提升全球流行性傳染病防控救治能力,提升重大自然災害緊急醫學救援能力,《規劃》在重點任務、專項行動中對此進行了部署。明確要加強疫情預測預警、應急檢驗檢測、疫病防治、緊急醫學救援、醫療裝備應急動員等能力建設,為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等應急需求做好醫療裝備保障工作。
比如,要開展傳染病快速檢測成套裝備、大規模疫病防控應急裝備及解決方案研究,提升傳染源識別、傳染途徑切斷等水平,提高突發傳染病的應急反應能力;要發展海陸空遠程醫學救援、極端天氣緊急醫學救援等裝備,提升自然災害緊急醫學救援能力。
2020年,我國醫療裝備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300多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100多億元。在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我國已成為全球重要的醫療裝備生產制造基地。
“十三五”期間,我國醫療裝備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4800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84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11.8%。目前已形成了22大類1100多個品類的產品體系,覆蓋了衛生健康各個環節,基本滿足我國醫療機構診療、養老、慢性病防治與應急救援等需求。
圖片來源:工信部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