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股票現貨市場又出現了量化交易的熱潮,量化交易行業規模已經突破萬億,在A股市場的成交占比達到20%左右。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認為,量化交易可以增加市場的成交量,促進股市活躍,有利于形成合理價格,但是如果盲目發展會出現一些嚴重問題。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賀強提交了關于保護股民利益、規范發展量化交易的提案。他建議首先要明確量化交易的范圍。量化交易的范圍應該是股指期貨、期權、指數基金、ETF市場以及國有銀行等大盤股。但是不能在股市現貨市場盲目地發展量化交易,在大量散戶為主的現貨市場應該對量化交易進行限制。
據賀強介紹,目前,量化交易在發達國家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美國與歐洲的機構量化交易市場占比已達到70%左右。不過對比來看,發達國家的股票市場中,投資者以機構投資者為主,中小投資者占比較低。我國股市是以中小投資者為主體的,股市開戶數已突破2億戶。中小投資者在股市中是弱勢群體,信息不夠靈通,資金實力較弱,更沒有能力進行量化交易,不應在這樣的市場盲目發展量化交易。
賀強指出,除了存在操縱市場的量化交易行為之外,一般的量化交易并不違法違規。但沒有違法并不等于公平,需要對量化交易加以規范、加強監管。
具體舉措方面,首先要設立量化交易的準入機制。確定量化交易機構的資質條件,備案登記、交易算法、風險管理以及從業人員專業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在完善量化交易的報告制度方面,應要求量化交易機構定期報告交易數據和風險管理方案,以便監管部門及時掌握量化投資和高頻交易的應用狀況,防范相關風險;以及建立量化交易算法的報備制度。量化交易監管的核心在于對交易算法的規范,監管部門應要求量化交易機構報備其算法和代碼,同時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量化交易進行分析。
對于量化交易的費用,賀強認為應適度提高,例如對量化交易的頻繁撤單行為收取撤單費,加大量化交易隨意撤單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抹平量化交易機構相對于普通投資者的交易優勢。
此外,監管者應該不斷進行監管創新,把量化交易納入監管范疇。通過市場調查研究,推出有關量化交易監管的法規,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科技手段對量化交易進行監管。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