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海此輪疫情陽性感染者突破50萬人,越來越多的區級方艙醫院開始投入使用,收治各區的陽性病例。
第一財經記者從部分區級方艙醫院了解到,近一兩周一些醫院規模開始迅速擴容,收治人群覆蓋老年人和兒童。而由于區級方艙大多由學校或者體育場館設施改建,條件相對比較艱苦,這也給一些老年人如廁等問題帶來了不便。
例如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由于無法使用方艙的“蹲位”,結果在廁所里摔倒,一些獨自進入方艙的失能老人,身邊沒有人照顧,這些問題都備受關注。
針對上述現象,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獲悉,方艙管理部門已經關注到社會的反饋,并在積極協同各方,在生活設施和醫療條件方面做出改善,盡可能滿足患者的需求。
例如大寧國際學校改建的一處方艙,已經在1-3層最新安排了坐便器方便老人使用;在普陀區某商務樓改建的方艙,也已經啟用了淋浴設施等,供患者使用。
第一財經記者從某方艙醫院了解到,每天僅送飯送水的工作,就占據了工作人員將近2小時的時間,他們還需要針對一些特殊人群的飲食要求和習慣進行調整。
針對一些方艙部分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缺乏照料的情況,大寧國際方艙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已經組織征聘護工解決部分老人無人照料的問題;另外,方艙也對保安提出了關心老人的工作要求。
除了征聘護工之外,一些方艙也鼓勵患者在方艙內部自行協調老人的照料問題。一位區級方艙指揮部人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碰到過有癱瘓老人,是女兒陪來一起住進方艙的,后來女兒轉陰了,通過特殊申請,繼續留下來照顧母親。但同時考慮到她本人也已經60多歲,我們也鼓勵志愿者提供相應的支持,包括如果患者當中有人有意愿提供護工服務的,也可以通過自行協商,支付一定的勞務費用。”
盡管一些方艙已經配備了基本醫療功能,但由于這些方艙最初設計時的主要作用是“隔離”而非“治療”,因此醫療資源和設施相對薄弱,一些方艙也沒有配備基本的搶救條件。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獲悉,例如某區一處由商務樓改建的方艙醫院可容納5000多名患者,該區兩家區級醫院向方艙派送了醫療支援隊,但是仍然無法向有基礎病的老年患者提供藥物和相應的治療。
“我們方艙運轉一周左右,很多其他小型方艙的人員都集中在我們這里,也收治了大量的老年人患者,但是現在一些基礎的藥物是沒有的,而且改建的是辦公樓,也沒有配備專門的搶救室和治療室,對于一些高危的老年人,只能通過醫護人員的監測,來判斷是否需要將他們轉至定點醫院,轉運機制目前都是完善暢通的。”一位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上述人士介紹稱,轉運有兩種方式,一種是120急救負壓車轉運有生命危險的患者,在車上就能進行搶救;另一種是沒有生命危險的患者,通過普通的轉運車就可以轉運。
另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對于這些需要轉運的患者,可以視床位情況,轉運至區級或者市級定點醫院。
也有一些方艙醫院已經開始逐步升級成為區級定點醫院,例如長寧區的兩處定點醫院就由方艙升級,配備基本的醫療設施,并由同仁醫院醫護進行支援。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