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凈值化持續推進。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最新數據,今年一季度理財產品中凈值型產品規模占比達94.15%,較去年同期提高21.12個百分點,較去年年末的92.97%也有穩步提升。
具體來看,一季度共有268家機構新發行理財產品7717只,募集資金規模25.14萬億元。截至3月底,共321家機構存續有理財產品,存續規模28.37萬億元,雖然較去年年末有所下滑,但同比增幅達到13.34%,高于去年全年12.14%的增幅。
理財公司的引領作用進一步加強。今年一季度,浦銀理財、施羅德交銀理財、上銀理財公司正式開業,這也意味著,截至3月底獲批籌建的理財公司已經達到29家,其中25家正式開業,理財產品存續規模達17.27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倍。至此,“潔凈起步”的理財公司產品存續規模占全市場的比例突破六成,達到60.88%,較去年同期提高30.48個百分點。
進入2022年,在疫情反復、地緣政治沖突、國際貨幣政策轉向等因素影響下,國內股市、債市紛紛回撤,進而導致公募基金、銀行理財等凈值回撤加大,一時間引起市場對“贖回潮”的擔憂。不過,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總裁成家軍日前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2資管峰會”上表示,目前銀行理財的凈值情況總體可控,市場整體表現比較平穩。據統計,回撤幅度大于5%的理財產品全市場只有300多只,占回撤產品總數的2%,占理財市場存續產品總數不足1%,市場整體表現比較平穩。
此前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波動加大是理財凈值化轉型過程中的必經之路,理財公司除了加強投研能力、做好產品差異化分層外,還要持續做好投資者教育,未來市場空間很大。從數據來看,投資者的入場積極性依然很高。截至3月底,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8688萬個,較年初增長6.86%。其中,個人投資者8614萬人,占比高達99.15%;機構投資者74萬個,占比0.85%。其中,今年一季度新增投資者558萬。
“破凈潮”下,收益成為今年以來理財投資者最擔心的問題。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等業內人士多次提示,短期內“破凈”或凈值回撤并不代表到期收益虧損,此前也有多家理財子公司在《致投資者信》中倡導投資者樹立長期理財觀,防止“低位立場”增加虧損。成家軍認為,理財公司應繼續重視做好信息披露,將信息及時、完整、便捷地傳遞到投資者。他同時透露,目前監管部門正在抓緊研究制定加強理財公司內控機制建設的相關規定,目的就是要進一步提高內控管理水平,健全機制建設,完善內控措施,保證理財業務的合規開展。
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理財產品兌付投資者收益2058億元,同比下降1.81%,但下降的原因或與銀行存量業務整改等有關,占絕對比重的理財公司兌付收益持續高速增長。具體來看,理財公司、銀行機構分別兌付投資者收益1004億元、1054億元,其中前者同比增長1.81倍。
面對理財產品凈值回撤、投資者容忍度較低等現象,不少業內人士建議從產品角度保障投資者收益,比如增加產品分層、延長產品封閉期防止投資者頻繁申贖增加損失等。從數據來看,一季度已有不少理財產品做出改變。3月,新發封閉式產品加權平均期限為456天,同比增長61.70%。
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在報告中指出,產品期限的拉長有利于匯集中長期資金,助力我國實體經濟平穩發展。截至3月底,銀行理財產品通過投資債券、非標準化債權、未上市股權等資產,支持實體經濟規模約25萬億元,同比增長4.61%。同期,理財資金投向綠色債券規模超2300億元,投向疫情防控、鄉村振興、扶貧等專項債券規模約1200億元,為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超3.3萬億元。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