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法國總統選舉夜,有人歡呼,也有人落寞。
當地時間4月24日晚,在埃菲爾鐵塔腳下的戰勝廣場,不斷傳來此起彼伏的“再五年!馬克龍,總統!”口號聲——這里是馬克龍準備發表勝選演講的地方。
當晚出爐的出口民調顯示,馬克龍在第二輪投票中獲約57%~58%的支持率,后經法國內政部確認,他最終獲得58.54%的有效選票。這意味著,馬克龍將在愛麗舍宮開啟第二個總統任期。
在距離巴黎200多公里以外的諾曼底小鎮圣奧諾雷,卻沒有這般熱鬧情景。土生土長的巴黎人艾瑞克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座小鎮是極右翼傳統的票倉。在第一輪投票中,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候選人勒龐在這里斬獲了近40%的選票,而馬克龍的得票率僅為26%。在第二輪投票中,勒龐和馬克龍的得票率分別約為60%和40%。
馬克龍和勒龐代表的是“兩個法國”。從價值觀來看,馬克龍代表的是經濟自由主義和政治進步主義,而勒龐代表的是經濟保護主義和政治保守主義。
“兩個法國”背后的人群,彼此未必熟稔。雖然已在圣奧諾雷居住一年有余,但艾瑞克還是對這個小鎮知之甚少,仍將自己視作“陌生人”。在他的描述中,這個小鎮僅幾百人,幾乎沒有外國人,民眾大多以農業為生。
但這樣看似不起眼的小鎮,卻是一股不容被忽視的力量——尤其在大選之際。法國內政部的數據顯示,勒龐獲得41.46%的有效選票,創下了極右翼史上最好“成績”。而法國北部和東部的老工業中心地帶,及多數小鎮和鄉村,正是極右翼的大本營。
被遺忘的角落
馬克龍贏了,但沒有像五年前那般輕松。2017年,馬克龍以領先32個百分點的大比分擊敗勒龐,今年兩者差距縮小至17個百分點。而在第一輪投票中,勒龐和另一位極右翼獨立候選人澤穆爾共斬獲近三分之一選票。
北京外國語大學講席教授丁一凡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極右勢力在法國不斷增強,是因為近年來法國貧富差距不斷加大,中下層民眾未能有效分享法國經濟增長果實,一些地區及民眾深感“被遺忘了”,勒龐為中下層民眾大規模發放補助的政策正中他們下懷。
市場研究機構益普索的數據顯示,在第二輪投票中,勒龐在月收入低于1250歐元(約合8800元人民幣)人群中的支持率最高,達56%。另有67%的工人及57%的打工者將選票投給了勒龐。
近年來,法國貧富差距不斷加大,新冠疫情又強化了這一現象。據法國《解放報》測算,在2017~2021年間,法國前1%人群的財富份額從占法國總財富份額的25.57%,上升到27.04%;低收入人群(設定為法國人均生活水平中位數的60%)人口比例創1996年來新高。過去5年,收入最微薄的200萬法國人的購買力年均減少約280歐元(約合1970元人民幣)。
“如何增強民眾購買力”正是勒龐的核心主張之一。她的計劃是,將能源增值稅從20%降至5.5%,并削減其他必需品稅,以減少中下層民眾負擔。
丁一凡還稱,一些民眾往往將不平等及購買力孱弱問題歸咎于全球化,而對于全球化的不同態度,正是馬克龍和勒龐政見上的重要分野。勒龐認為,全球化一方面使法國大企業更加強大、大城市更加繁榮,另一方面摧毀了一些地區的工業和農業基礎,這影響了后者的經濟發展,使就業崗位不斷流失。
而得益于全球市場的擴張,奢侈品公司路威酩軒(LVMH)集團股價在過去五年間上漲近三倍。疫情前的2019年,大巴黎地區的旅游收入可達220億歐元(約合1550億元人民幣)。
近十幾年來,法國東北部的主要產業——紡織、服飾和鞋類制造業產出減少了約四五成。這使得原工業重鎮——法國的大東部大區和上法蘭西大區在法國13個本土大區的經濟排名掉落至第9和第13位,成為經濟落后地區。
最近一個較為極端的例子是,在波爾多市附近的一個名為圣福瓦拉格蘭德的小鎮,由于農業產業萎縮,該地區目前失業率可達法國平均水平的五倍,幾乎一半民眾生活在貧困之中。
從極左到極右
市場研究機構Ipsos-Sopra Steria的數據顯示,在第二輪投票中,勒龐吸引到了極左翼候選人梅朗雄17%的支持者。雖然多數梅朗雄支持者都把選票投給了馬克龍,或者干脆投棄權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政治光譜中,梅朗雄和勒龐分屬極左與極右兩端,選民從極左迅速轉向極右的情形,并不常見。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趙永升教授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出現這一反常現象的原因在于,法國政壇正打破左右的藩籬,政治光譜愈發模糊。雖然在價值觀層面,極左翼與極右翼差異較大;但在經濟政策上,極左翼和極右翼都站在了中下層民眾的一邊。
目前,勒龐拒絕被貼上極右翼的標簽。“(法國)不再有左翼和右翼。真正的分界線落在愛國者與全球主義者之間。”她說。
趙永升還表示,這背后也體現了中間派和極端主義的對立,“部分極左翼選民寧可投極右翼也不愿意支持馬克龍,表達了對中間派的反對”。
過去五年,馬克龍治理法國經濟的方法是:其一,讓更多民眾工作并延長工作時間;其二,改革勞動法,使企業解雇員工變得更為容易;其三,為富人和資本減稅,以刺激投資。
在選前參觀法國北部埃塔普勒的一個市場時,勒龐對馬克龍譏諷道:“有了馬克龍,法國人將永遠工作下去。”
馬克龍的法國:從分歧到重聚
雖然極右翼支持率不斷上升,但事實證明,還是馬克龍代表的中間派在法國占了上風。
“法國選民投票兼備‘理性’與‘非理性’,從第二輪投票結果來看,更多理性選民支持了中間派。”趙永升說,“法國當前面臨的經濟問題并非一朝一夕造成,這既有內部經濟結構問題,也有疫情和烏克蘭局勢因素。馬克龍的改革雖屢遭反對,但其政策可操作性強,對法國發展有益。勒龐對選民承諾頗多,但大多難以落地。”
在趙永升看來,高赤字是法國面臨的最大難題,而馬克龍誓言改革的退休養老制度,是解決法國經濟高赤字的重要方法之一。
法國政府的數據顯示,2020年,該國養老退休金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GDP)高達14.7%,同時國家財政赤字達到1782億歐元。
馬克龍在其競選綱領中表示,下一個任期仍要精簡法國復雜的養老金體系,并將該國的退休年齡從62歲提高到64~65歲。在政府降低稅收、提高公共衛生開支背景下,這將為政府節省較多開支。
巴黎政治學院法國經濟觀察站研究員馬利埃(Paul Malliet)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認為,從中長期來看,高貿易逆差仍是法國面臨的挑戰。2021年第四季度,外貿對法國GDP增長的貢獻為負0.2個百分點。從短期來看,5.1%的通脹率也正困擾著法國。這背后亦有結構性因素:法國對外能源依賴度較高。
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法國能源凈進口占能源使用量的比例約占44%。就天然氣而言,2020年法國從俄羅斯進口份額占其總量的17%。
“在該背景下,馬克龍提出發展核能、風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計劃,具有重要意義。這將使法國實現能源獨立,減少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波動的風險敞口。”馬利埃說。
24日晚,帶著近1880萬名投票支持者的期待,馬克龍在歐盟“盟歌”《歡樂頌》的曲調中走上戰勝廣場的舞臺中央。他承認,法國正被懷疑和分歧所困擾。“我知道很多同胞給我投票,并不是因為贊成我的競選綱領,而是為了抵制極右翼。未來,我將回應極右翼、極左翼以及投棄權票選民的擔憂。我將解決許多法國人認為生活水平正下滑的問題。”他說道。
在發表演講后,有記者問馬克龍,他在6月立法選舉前的任務是什么,“任務是重聚。”他回答道。
而在諾曼底小鎮圣奧諾雷,艾瑞克則在投票時首次巧遇了當地的鎮長,他上前去攀談了幾句。“其實市長是一個很溫和的人。”艾瑞克說道。
(應受訪者要求,艾瑞克為化名)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