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清零”與經濟發展并不對立,是國內疫情防控的底線也是當前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優選擇。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29日在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就當前疫情防控工作表達了上述觀點。
抗疫和經濟發展是相互協同的,都是“動態清零”的主要目標之一。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看來,“動態清零”總方針特別強調的是精準,即要精準平衡抗疫和經濟發展、正常生產生活之間的關系。
如何做到精準?李斌提出,在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動搖的前提下,國家衛健委鼓勵地方根據當地的疫情形勢和特點,探索總結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精準的水平,努力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防控效果。
“兩年多的疫情防控實踐證明,發現一起、撲滅一起的‘動態清零’做法,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了疫情對于國家整體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路子是對的,效果是好的,是中國防控疫情的制勝‘法寶’。”李斌稱。
特大城市疫情防控取得明顯進展
當前國內疫情仍處于高位,四月以來,全國累計報告本土感染病例超過55萬,波及大部分省份。
梁萬年在發布會上稱,北京和上海這次疫情的流行株都是奧密克戎變異株,這兩個城市都是特大型城市,人口都在兩千萬甚至更多。人口密度和人口流動性也較大。奧密克戎變異株具有傳播速度快、隱匿性強的特點,這給特大城市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時候增加了很大的難度。對其組織實施能力、核酸檢測能力和醫療救治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對這些特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個考驗。
以上海為例,梁萬年稱,面對近2500萬的人口數,每組織一次核酸檢測,每落實一個抗疫措施,都需要系統周密、大量資源配置和動員協調才能有效完成的。從市級政府到區,再到具體落地的街道、居委會,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這是一個難點。不像一些其他城市和局部地區,很快就能夠做到、做好。
與此同時,由于在抗疫過程中,也需要保證城市生命線的運行,這意味著快遞小哥、必要的交通運輸人員、醫護人員、社區的組織人員和志愿者等的人口流動性依然存在。梁萬年稱,這種人口流動性也構成了在本輪上海疫情中,病毒在社區傳播的風險。
梁萬年表示,對于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而言,當疫情快速發展的時候,防控的關鍵在于如何真正做到“四應四盡”,即應檢盡檢、應隔盡隔、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只要做到“四應四盡”,就可以快速有效地切斷疫情的傳播鏈條,有效保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有效實施醫療救治。
“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上海市正在向這方面邁進。”梁萬年表示,當前,上海在醫療救治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方艙基本實現了“床等人”。但這些措施見效仍有一個過程的,前段時間上海比較艱難,其實和城市特點和病毒傳播特征、城市整體的資源容量和人口流動性等方方面面因素都是有關系的。
由于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老齡化水平也居于全國較高水平,而老年人群往往面臨更高的新冠重癥乃至死亡風險,梁萬年稱,應繼續強化對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種,切實提升老年人群的疫苗全程接種率,和加強針的接種率。
抗擊奧密克戎并不意味著全市全員核酸
與原始毒株相比,奧密克戎變異株引起的新冠疫情具有隱匿性強、傳播速度快和無癥狀感染者多等特點。有觀點認為,這國內疫情防控中的“早隔離”的愿景相背離,也讓“動態清零”幾乎等同于全域靜默、全員核酸。
對于這一觀點,梁萬年回應稱,面對奧密克戎變異株,中國并非做不到“四早”(即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和早治療)。真正做到“四早”,我們就不一定需要做全市全員核酸,甚至全城封控,所以抗擊奧密克戎并不意味著是全市全員的核酸,更不意味著是全市全域的封控。
“能不能在不進行全員核酸檢測和全城封控的條件下來做到疫情的有效控制,我的回答就是:只要做到‘四早’就可以。” 梁萬年表示,由于疫情發現得越早,傳播鏈條就越清楚,故此,只要搞清楚疫情傳播鏈條和波及的范圍等,就可以更精準地采取防控措施,不一定需要擴大管控范圍,而只需在精準的、可控的范圍來采取核酸檢測、抗原自測和相應的管控措施就可以了。
但是“四早”是要靠一系列的理念、能力和機制來保障的。梁萬年表示,在應對疫情的時候,各地都要做好相應的準備,監測能力、發現報告和快速反應能力,確保各個部門和民眾的參與度和對這個疾病的警惕和重視程度等。
“反過來說,如果做不到‘四早’,在不清楚傳染源的來源以及感染者的波及范圍和接觸人群的情況下,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快的特點,要想把它控制住,就有必要適當擴大管控范圍,加強核酸檢測,加強相應的管控措施。”梁萬年稱。
梁萬年表示,總的來看,我國現在已具備了“四早”的技術和手段,比如核酸檢測技術和已經廣泛推廣使用的抗原自測技術。在法律上,也對疫情的報告有一系列的規定和要求。此外,還擁有一套完備的監測體系,監測能力也正在進一步加強。更為重要的是,兩年多以來,中國已經積累了和新冠肺炎病毒斗爭的經驗,可以“以快治快”,抗擊疫情。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