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記者4月29日從Trend Force集邦咨詢化合物半導體線上交流會上獲悉,全球碳化硅、氮化鎵功率半導體市場預計2022年將達到18.4億美元,2025年會進一步增長到52.9億美元,成長非常迅猛。目前,碳化硅功率器件搭載到新能源汽車上的時機已成熟。
Trend Force集邦咨詢化合物半導體分析師龔瑞驕表示,化合物半導體企業受資本市場青睞,山東天岳今年登陸科創板,天科合達等也準備IPO,泰科天潤、英諾賽科等獲得融資。
“在今年18.4億美元的市場中,碳化硅占16億美元,氮化鎵約占2.5億美元。” 龔瑞驕說,從2022年的應用市場看,碳化硅半導體67%將用于汽車,26%將用于工業,其余用于消費和其他領域;氮化鎵半導體70%將用于快充等消費電子領域,23%用于工業,4%用于汽車。
上下游合作加速碳化硅元件搭載上車。龔瑞驕說,各大車企陸續將碳化硅導入電動汽車主逆變器,繼特斯拉、比亞迪、宇通客車、現代等之后,今年奧迪、蔚來、小鵬等也會加入其中,未來碳化硅元件會成為電動汽車的標配。
相比國外領先同行,中國化合物半導體企業在推動碳化硅上車方面尚需時間。泰科天潤應用測試中心主任高遠說,其MOSFET功率半導體在北京4英寸線上做出樣品,現轉到長沙6英寸線去做,預計明年初推出產品。“上車不會一蹴而就,先在光伏、充電樁等驗證。”
三安光電本周在2021年年報中也透露,碳化硅MOSFET工業級產品已送樣客戶驗證,車規級產品正配合多家車企做流片設計及測試,碳化硅MOSFET車規級產品與新能源汽車重點客戶的合作已經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車是核心應用市場與重要成長動力。
“碳化硅上車時機已成熟,氮化鎵上車還在早期,盡管寶馬等躍躍欲試。”龔瑞驕說,氮化鎵需高溫設備,成本高昂;碳化硅有成本優勢,但晶體成長慢,大規模量產不容易,而氮化鎵擴產容易。碳化硅適合高壓,在純電動車更有優勢;氮化鎵適合低壓、高頻,在輕混合動力車有優勢,宜用于激光雷達等器件。
英諾賽科高級應用產品經理鄒艷波介紹說,公司正加快8英寸硅基氮化鎵產業化進程。他預計,氮化鎵在手機快充的應用會鋪開,下一步手機、筆記本內部電源管理也會導入氮化鎵。數據中心是公司重點布局的市場,儲能市場剛起步。英諾賽科還涉足了激光雷達領域。
龔瑞驕認為,除了擴充產能,化合物半導體將朝8英寸晶圓和新封裝技術演進;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轉型趨勢已成為共識,碳化硅、氮化鎵功率器件有望大規模上車應用;全球新能源革命已經開啟,邁向節能世界的下一個關鍵點在于對寬禁帶半導體材料的使用。
中國化合物半導體產業,目前上游核心裝備仍然嚴重依賴進口。邑文科技副總經理葉國光預計,中國有非常大的市場,不少海外人才慢慢回到國內,資本市場也在支持設備國產化,人才、市場、資本、政策等合力,相信未來中國大陸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在三五年內會崛起。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