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高耗能產業的代表,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備受關注。其中,低碳技術是鋼鐵行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撐。
29日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發布的低碳行動綱領顯示,將聚焦制約鋼鐵等工業領域低碳發展的瓶頸問題,跟蹤、推廣應用成熟可行的低碳技術,推進前沿引領、顛覆性創新低碳技術的研發示范,持續提升工業低碳發展水平。進一步完善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全過程智能管控與評估平臺,利用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強化鋼鐵企業精準碳排放管控,提升企業碳排放管理水平和低碳競爭力。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總工程師李新創認為,我國鋼鐵行業生產過程碳排放機理復雜,面臨前沿低碳技術成熟度尚低、低成本規模化應用尚不具備條件等諸多挑戰,要先立后破,在發展中降碳,在降碳中發展。
鋼鐵行業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左右,是制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業,同時也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6家企業1.54億噸粗鋼產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和評估監測工作,225家企業5.27億噸粗鋼產能正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
我國鋼鐵行業已基本完成《鋼鐵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并向各方面進行過多輪征求意見,基本明確了行業的達峰路徑、重點任務及降碳潛力,同時對鋼鐵行業“雙碳”目標的實現也需要不同階段技術路徑支撐。
李新創表示,綠色低碳發展是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將鋼鐵行業碳達峰的目標時間定為2030年前,可以有效地防止“運動式”減碳,更有利于穩妥有序、循序漸進推進碳達峰行動,先立后破,確保安全降碳,維護鋼鐵市場平穩變化。
“當前行業內還存在的一些問題。”李新創認為,一是忽視源頭控制,大上末端治理,工藝選擇不合理;二是不考慮運輸結構調整,“公轉鐵”“公轉水”推進緩慢,造成目前大量國五排放貨車不滿足超低要求的尷尬局面;三是改造工程質量差,不能穩定達到超低排放;四是認識不足,把關不嚴,采用不成熟治理技術、甚至存在弄虛作假的違法行為。
李新創強調,我們必須清晰地認識到,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不是單純的末端治理,更是一場全周期、全過程的綠色革命。建議在有組織方面聚焦減污降碳協同治理,推廣燒結煙氣循環、高爐均壓煤氣回收、余熱余能回收、高爐煤氣精脫硫等治理工程;無組織方面加強封閉和密閉,強調治理設施和生產設施的同步運行,減少治理設施的無效運行與能源浪費;清潔運輸方面加快推進“公轉鐵”“公轉水”等改造,大幅減少重型柴油貨車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與環境污染。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