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深汕特別合作區(下稱“深汕合作區”)建立10周年,也是深汕合作區“全面履職深化年”。站在新的歷史節點,面對多重戰略機遇疊加,深汕合作區如何揚帆起航?
《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2021年工作要點》提出,要發展重大產業,做實實體經濟,瞄準龍頭企業招大商優商,狠抓落地項目提質增效。
當前,深汕合作區發揮重點項目帶動作用,加快建設“一區一鎮一港一網”,以先進制造業為核心,集中做大做強鵝埠產業集聚區;全力推動深汕灣機器人小鎮引入項目及入駐企業全面開工建設,初步建成全市人工智能集中承載區之一;促進海洋智慧港全面投入運營,建設具有灣區影響力的海洋產業集聚區;穩步推進工業互聯網制造業創新基地建設步伐,培育行業標桿示范案例,為深汕合作區工業互聯網制造業提供有力支撐。
深汕合作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全力聚焦“一區一鎮一港一網”,集中做大做強做優先進產業,以重大項目牽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區
鵝埠先進制造集聚區奏響發展新樂章
4月1日,筆者走訪了深汕合作區鵝埠先進制造集聚區多家企業,深入研發實驗室、生產車間,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
深汕合作區威可特熔斷器有限公司(下稱“威可特”)在2018年底開始試投產,主要生產熔斷器及配件、汽車電子、連接器、電子產品等,廣泛應用于通訊、新能源、軌道交通、電子電工等領域。
“我們今年訂單已經排到了八九月份。”威可特行政主管傅藍柯說,自在深汕合作區投入生產以來,企業一直保持著良好生產經營狀況,預計今年產值能夠再增長20%至30%。
深圳市邁瑞德電子有限公司(下稱“邁瑞德”)和深圳雅信通光纜有限公司(下稱“雅信通”)把企業總部和生產基地都已設在深汕合作區。
邁瑞德是一家致力于TFT液晶顯示模組研發、生產及銷售于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去年11月開始在鵝埠先進制造集聚區時尚品牌產業園投產,主要產品為車載、工控及醫療設備等方面的LCD液晶顯示屏。“除了營銷中心以外,公司的研發、生產部門都搬遷到了深汕合作區。”邁瑞德總經理陳偉勝說。
雅信通生產用于通信網絡、數據中心、基站的特種光纜及各種室內室外光纜產品,其產品廣泛應用于數據中心、云計算、地鐵、機場等各領域。
在雅信通研發實驗室,機器正模擬光纜在應對各種使用條件的拉伸、抗壓、抗寒試驗。這里每年都能研發出五六項國家專利。
雅信通副總經理李國安說,去年底把總部和基地都設在深汕合作區,進一步擴大生產。光今年3月份,企業產值就將近2000萬元,預計全年可達2億元。
深圳瓏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瓏璟光電”)是一家集AR(增強現實)光學技術研發和專業化生產于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為AR近眼顯示光學模組,在國內率先實現陣列光波導量產和批量出貨。
“企業去年8月在深汕合作區實現投產,僅用了4個月時間,產值便達到近5000萬元,今年產值有望再增長兩倍,并將啟動新一輪融資。”瓏璟光電副總經理康鋼說。
深汕合作區鵝埠先進制造集聚區已有79個供地產業項目落戶,初步形成了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為主的產業集群,先行示范平臺集群效應明顯。
一鎮
深汕灣機器人小鎮首發項目預計年中開園
深汕合作區堅持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鲘門片區規劃建設約13.5平方公里的全國最大機器人小鎮——深汕灣機器人小鎮。
這里也是深圳市人工智能產業示范區和三大人工智能產業聚集區之一,旨在打造集機器人研發設計、孵化加速、生產制造、系統集成、終端應用、展示展覽等功能于一體的機器人全產業鏈特色小鎮,是深汕合作區搶占人工智能發展制高點的重要布局。
在2020年高交會上,深汕合作區近半參展企業的項目都與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相關:家庭常用的掃地機器人、充當導購員的迷你小精靈機器人、給農作物噴灑農藥的植保無人機……豐富多樣的機器人產品令人目不暇接,也充分展現了深汕灣機器人小鎮自2018年啟動后的產業招商落地成果。
去年10月,12家入園企業與2家戰略合作企業集中簽約入駐深汕灣機器人小鎮首發項目——深汕灣科技城。
“目前我們已在深汕合作區落地了1家平臺公司、4家產業公司,2家高新企業正在遷址過來,研究院也在籌建中。”哈工大機器人集團高級副總裁劉平凡表示,公司將依托集團在機器人、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產業資源和深汕合作區的政策等優勢,建設集技術研發及轉化、創新企業培育孵化、產業投資、人才培養、科普教育等于一體的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創新基地。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深汕合作區做大做強全生態機器人產業鏈,不僅是順應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也是順應與深圳一體化發展的趨勢。
最新數據顯示,深汕灣機器人小鎮已經引進25家實體機器人企業和3家戰略性平臺企業,已初步實現了機器人、人工智能的產業集聚。
而深汕灣機器人小鎮首發項目——深汕灣科技城的產業部分已完工,正在進行消防驗收,預計年中開園。項目投入使用后,不僅可以滿足企業辦公、研發、生產等需求,還將提供企業服務、文體活動、會議展覽等多樣化服務。
一港
深汕海洋智慧港下半年有望投入使用
深汕合作區擁有50.9公里長的海岸線和1152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發展海洋經濟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早在2017年,深汕合作區就開始在深汕灣畔建設深汕海洋智慧港,謀劃布局發展海洋產業。
深汕海洋智慧港位于三面環海的百安門片區,由深汕投控集團公司投資興建,占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22.78萬平方米。項目以研發、商業、辦公、展覽、酒店為主題,秉承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以及深汕合作區在鲘門打造機器人小鎮的戰略方針,以海洋科技與人工智能產業為核心,重點發展水下機器人、無人船、水聲通信、深海傳感器、海洋大數據等關鍵裝備和技術,吸引各大海洋科技企業、高等院校、研究所及孵化創新中心等進駐深汕合作區,打造深汕海洋智庫、深汕海洋科研中心與成果轉化基地。
深汕海洋智慧港項目組長王盤洋告訴筆者,目前項目實體施工基本完成,已完成消防驗收工作,預計2021年下半年投入使用。深汕投控集團公司已開啟預招商工作,與近百家涉海企業、科研機構以及行業協會展開洽談。同時,深汕海洋智慧港配套項目、區內首家五星級海景酒店——深汕灣格蘭云天國際酒店正全力“沖刺”精裝修施工,力爭年中達到試營業條件。
一網
工業互聯網制造業創新基地加速打造“產業森林”
深汕合作區2021年工作要點提出,要“完成深汕工業互聯網制造業創新基地建筑方案設計國際競賽,并啟動項目建設”。
從地圖上看,深汕工業互聯網制造業創新基地項目地處深汕合作區鵝埠組團西門戶,南臨深汕大道,交通便利,展示性好,北側為英達斯瑞公園,自然景觀資源豐富,項目周邊即是鵝埠先進制造集聚區,具有一定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基礎。
作為深汕合作區首個超大型體量的“產城融合”時代標桿,深汕工業互聯網制造業創新基地將結合區位優勢、良好的生態本底,借力政策優勢,依托產業、資源要素,以空間為載體,培育國家級高端工業互聯網產業。
深汕工業互聯網制造業創新基地項目投資方、區屬國企——深汕投控集團公司去年6月發布的建筑方案設計國際競賽公告,吸引了來自全球9個國家的45家設計機構(聯合體)積極參與。最終,中外建工程設計與顧問有限公司與瑛泊建筑設計咨詢(上海)有限公司聯合體呈現的方案成功中標。
日前,項目建筑方案設計工作坊活動舉行,此前參與國際競賽的各單位主創設計師受邀參會。設計師們充分認可主創單位所提出的“產業森林”概念,對設計方案給予高度評價,并在主創單位方案的基礎上,就產城融合、建筑語匯、二層連廊系統、中心活力軸、地下空間系統、產品升級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討論,為設計方案的優化提供了明確方向,積極助力項目的高質量開發建設。
此次活動還披露了設計方案的六大特色,包括多維界面、豐富有序的天際線,產業互聯,生態森林,生態通廊、多維空間,高效交通,智慧城市,加快打造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產業森林”。南方日報記者 陶清清
通訊員 申善軒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