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對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做出了重要部署,并明確指出要“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和方法,對于加快健全與完善我國公共衛生體系意義深遠。
大數據能夠增強公共衛生監測的準確性與科學性。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是我國公共衛生體系改革的重要內容。尤其對于傳染病的防治而言,預測預警水平的提升可以將預防關口前移,有效維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避免小病釀成大疫。運用大數據技術和方法,能夠提升對疾病的預測預警能力。一方面,通過搜索引擎大數據,運用數據挖掘、文本分析方法等技術可以將網絡輿情中的相關信息進行有效提取,以此預測和判斷相關疾病的發生概率及發展趨勢,為衛生部門決策提供借鑒和依據。另一方面,大數據技術通過將電子病歷、電子健康記錄等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可以實現對疾病特征的基本把握,及時掌握疾病機理及發展趨勢,為預警防治工作奠定基礎。另外,在慢性病領域,通過長期記錄與監測病人的醫療數據,能夠根據數據的波動情況對病人及時發出健康預警和相關提示,降低疾病反復的可能性。
大數據能夠增強公共衛生工作的追蹤與防控能力。對病源的及時準確追蹤是疾病應對與控制的關鍵問題。尤其對傳染病而言,只有及時控制住傳染病源,才能有效遏制病毒的快速擴散,對于疫情防控工作至關重要。通過大數據技術和方法,能夠增強對病源的跟蹤與追溯能力,為有針對性地開展疫情防控提供技術支撐。一方面,借助全球定位系統、遙感技術等可以準確掌握人員流向,精準確定病毒潛在的擴散范圍,進而為有針對性地實施區域管控、網格化管理提供數據基礎。另一方面,基于電子病歷和電子健康檔案的數據篩選與分析,能夠有效識別傳染源的共性特征,洞察病毒的種類、特征、發病規律、傳播途徑與潛在威脅,為進一步確定病毒來源與加強衛生防控提供重要依據。
大數據能夠促進公共衛生領域救治與研發的智能化。一方面,在疾病治療層面,對于慢性病而言,基于病患的特征數據及其長期診療數據,通過數據整合、對比與分析,能夠區別與把握不同藥物的療效,進而提高用藥的針對性與準確性,提升救治水平。并且,相關診療數據庫的建立,能夠實現疾病間的比對與匹配,進而為醫護人員快速、準確地實施診斷與用藥提供參考,提高診斷服務水平。同時,遠程診療作為一種新型的診療方式已經得到開展,公眾只需通過APP客戶端就可以實現相應的咨詢與問診。“線上”與“線下”的相互配合,為提升公眾診療效率、節省就診時間提供了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在醫藥研發層面,通過大數據算法,可以對病患治療數據以及其他相關的生物科學信息有針對性地提取和利用,從而充分運用已有生物信息資源,為疫苗及新藥研發提供參考,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疫苗及新藥的研發速度,縮短研發周期。
大數據能夠優化公共衛生資源配置,提高資源調配效率。當前,我國各地的公共衛生資源投入力度差距較大,醫療物資等戰略儲備相對不足,各地區單位人口擁有的醫護人員數量存在較大差異。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可以直觀地識別各地區醫療資源的配置情況,明確哪些地區的資源緊張,哪些地區的資源可以進行對口調配。并且,大數據技術的實時特征,能夠快速精準地掌握各地區資源的實時流動情況,從而有利于實現醫療資源在地區間的合理、快速流動,促進公共衛生資源的優化配置。
必須加強大數據在我國公共衛生體系改革與發展中的重要支撐作用。大數據在我國公共衛生體系改革中的應用前景廣闊,必須結合我國現階段發展實際,完善相應的體制機制建設,充分發揮大數據在我國公共衛生體系改革中的技術支撐作用。(唐曉彬 王亞男)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