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財經記者 王好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民營企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要奮戰主戰場,融資保障就必須跟上。面對當前經濟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扭住民企融資難這個痛點、堵點謀劃工作,創新打法強沖猛攻,五招連發破解企業融資的五大難關。以一系列讓廣大民企看得見、摸得著、用得起、用得好的服務企業新渠道、新方式和新方法,確保民企實現了速度、效益、質量同步發展。
■招數一
力推“融資擔保”
破解融資增信關
缺少有效抵押物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融資的突出難題。目前,銀行貸款基本是以房產、土地等不動產抵押為主,由于中小企業普遍缺乏有效抵押物,僅有的機器設備又得不到銀行認可,致使其很難獲得銀行貸款。
針對這一問題,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借鑒南方先進城市經驗,以建立完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為契機,加快補短板強弱項,今年初印發了《關于落實政府性融資擔保政策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發展的通知》,按照不同代償率,分別給予企業再擔保代償額的100%、80%、60%、50%補償,有效建立起市級再擔保機構資本金補充機制。
同時,針對企業反映的擔保費率偏高問題,對市場化擔保機構開展的單戶擔保金額1000萬元及以下且年化擔保費率不超過1.5%的業務,給予年化擔保費率0.5%的補貼;對單戶擔保金額500萬元及以下且年化擔保費率不超過1%的業務,給予年化擔保費率1%的補貼,積極引導融資擔保機構開展低費率擔保增信。
今年一季度,全市納入項目管理的擔保機構新發生貸款擔保業務額30.52億元,其中為488家(次)中小企業擔保貸款業務總額28.18億元,使更多中小企業開始享受到政府擔保增信和降低融資成本的紅利。
■招數二
完善“風險補償”
破解信貸投放關
中小企業融資本身是一個風險較大的領域,特別是在疫情背景下,許多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境,金融機構“惜貸”“慎貸”情緒愈發濃厚。
為打消銀行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風險控制的各種顧慮,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以銀行供給端為切入點,不斷放大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政策工具優勢,設立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同時,調整優化貸款風險補償金核算方式,按照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凈增量的1.5%為銀行機構計提風險補償金,用于不良貸款置換或財政補助,并將補償金數量與銀行業務量實現緊密掛鉤,進一步強化正向激勵,有效提高了銀行放貸意愿,大大突出了財政資金的激勵作用。
今年一季度末,全市銀行機構普惠小微貸款余額1900.1億元,同比增長28.5%。此外,為突出對首貸、信用貸款和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的支持,將不良貸款置換期限前置至60天,并大幅提高財政獎補力度,進一步激勵銀行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今年一季度,新增首貸戶1760家,全市銀行機構普惠小微信用貸款余額359.2億元,同比增長50.5%,初步構建形成了支持金融機構“敢貸”“愿貸”的長效機制。
■招數三
鼓勵“融資租賃”
破解設備采購關
企業采購機器設備普遍資金需求大,迫切希望得到金融機構的支持。針對這一需求,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借鑒先進城市經驗,出臺了融資租賃業務獎補政策,幫助企業破解銀行貸款額度限制,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的設備分期融資支持和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
具體操作中,注重鼓勵融資租賃公司創新融資產品,不斷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融資租賃業務,按照不超過租賃額的1%給予獎補,單家機構一次最多可獲300萬元財政獎補,有力調動了融資租賃機構面向中小企業開展業務的積極性。
據悉,該政策實施以來,累計為14家(次)融資租賃公司實施獎補777.15萬元,撬動融資租賃額7.8億元,為中小企業設備購置提供了有力資金保障。
■招數四
加大“股權融資獎補”
拓寬融資渠道關
一直以來,銀行貸款是中小企業獲取資金的主要渠道,能夠發行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的寥寥無幾。為有效拓寬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印發《關于做好區域性股權交易支持政策項目管理工作的通知》,鼓勵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實現快速發展。
建立股權融資獎勵機制,對在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年度累計直接融資額100(含)萬元以上不滿500萬元的、500(含)萬元以上不滿2000萬元的、2000(含)萬元以上的企業,分別給予20萬、30萬、50萬的獎勵,同時降低企業掛牌融資費用,大大提高了企業掛牌融資的積極性。
今年以來,已有34家中小企業在藍海等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實現融資,測算可以獲得財政獎補870萬元,帶動企業直接融資4.97元。
■招數五
靈活“應急轉貸”
破解資金周轉流動關
企業應急周轉資金需求較大,尤其是續貸“手續繁瑣、周期較長、成本較高”,普遍讓中小企業頭痛。特別是疫情之下,中小企業為了順利轉貸,想方設法拆解“過橋”資金,有的甚至借取高利貸。
對此,民營經濟發展局會同市財政、人民銀行、銀保監等部門專題研究施策,由市財政出資2億元設立轉貸引導基金,轉貸引導基金與轉貸合作機構按照不低于1:2的比例進行配資,為中小企業提供單筆轉貸資金不超過3000萬元,轉貸費率不高于0.04%/日,使用期限一般不超過10個工作日的低費率過橋轉貸服務,有效幫助企業解決應急周轉資金需求。
去年以來,累計為314家(次)中小企業提供轉貸資金57.36億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今年,為幫助中小企業應對疫情影響,民營經濟發展局又與國開行等幾家銀行合力推出30億元的防疫物資生產專項應急貸款和中小企業轉貸款政策,均取得了積極效果。
目前,青島市政策性轉貸工作經驗已被國家發改委作為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典型做法在全國進行宣傳推廣。
評論
實干是最好的擔當、最大的作為
惟其實干,始得玉成。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和青島市“兩會”明確城市發展藍圖,“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實干者的今天決定著城市的明天。
當下經濟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讓民營經濟戰線上的實干家感受著“今天”的格外不同。這種不同考驗著他們的能力和品質,激發出他們的勇氣和斗志。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的黨員干部把“嚴真細實快”的工作作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為企業紓困解難的大擂臺上提升作風能力,在優化營商環境的大賽場上知重負重攻堅闖關。
——換位思考,主動靠前,盤活融資渠道,是各級黨委政府抓項目、抓發展的重要基礎。今年疫情期間,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堅持平均每天走訪調研多家企業,對企業生產經營遇到的困難問題進行深度摸排,精準對接企業需求,主動靠上為企業紓困解難,積極協調金融機構為企業融資提供支持,讓中小企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紅利。事實證明,主動出擊,擔當作為,就會取得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
——精準施策,連續發力,焊牢資金鏈條,是確保疫情下企業迎難而上的關鍵一招。中央對全力做好穩增長工作再動員、再部署,對受疫情嚴重沖擊的行業和中小微企業實施一攬子紓困幫扶政策,多措并舉穩住市場主體。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瞄準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資金瓶頸,綜合運用融資擔保、風險補償、股權融資、應急過橋等多種政策手段,有效覆蓋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實實在在幫助企業提振信心渡難關。
——同舟共濟,營造生態,優化發展環境,是實現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所在。民營經濟就是“環境經濟”。對于民營企業和企業家而言,關鍵就是要構建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和營商環境,形成鼓勵干事、支持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從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入手,創新工作舉措,積極為企業排憂解難,營造了有利于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良好生態。
實干是最好的擔當、最大的作為。頭拱地的日子久了,蹚出去的步子越發有力;向前沖的次數多了,再遙遠的距離也能到達。一盤棋做謀劃,一股勁干到底,實干家們在攻堅克難、久久為功中,一定會創造青島民營經濟質量更好、效益更高、競爭力更強、影響力更大的生動局面。
制圖/張懷博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