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夾在用戶和上游之間的整機廠商來說,任何打破均衡的波動,都會令其緊張、難受。
這一次液晶面板售價集體上揚,恐怕要延續一段時間,而漲價的話消費者不買賬是否再度成為終端品牌企業的羈絆?筆者認為,雖說面板漲價勢在必行,但整機漲價也只是短時應激之舉,并不存在持續上調基礎,淡季上調更像是為旺季促銷而備戰。不過這場提價,注定也是整機品牌未來層級的分水嶺。
水漲船高 漲價?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價格下調之后,液晶面板的售價又出現了集體上揚的趨勢,從32英寸到75英寸,8月份價格較7月份有明顯上漲,而9月份還將在8月份基礎之上繼續上揚。
這就讓整機廠商陷入了兩難境地。因為這有前車之鑒,遙想4年前,正是所有尺寸的價格異動而引發的時間長達一年多的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上揚,徹底擊垮了整機品牌廠的信心。從2016年下半年到2018年年初,兩端受氣的整機品牌的利潤空間大受擠壓,所有品牌無一例外地出現了凈利大降甚至負利潤的情況。
談漲價色變成為新常態,以至于當2018年年中,從價格巔峰一路狂跌的液晶面板售價出現小范圍反彈之時,不少整機品牌內心余悸未消,驚呼狼又來了。事實證明,那只是下跌途中的正常反抽而已,并未形成持續性地上漲,在簡短拉升后,再度步入下跌的節奏之中。然而,通過這一次倉皇應對,看得出沒有話語權的整機企業內心之緊張。
這一次,貌似狼真來了。發生在2020年8月份的液晶面板漲價,是全尺寸的價格上揚,而且環比上漲態勢明顯,沒有停歇架勢。對絕大多數經歷過2016年那場漲價潮的整機品牌廠來說,似乎這一次面板漲價是真正的觸底反彈,走出狐底離開左側交易,邁入右側拉升大周期的跡象明顯。特別是隨著中國液晶面板大廠京東方和華星光電逐漸成為在全球最具話語權的兩大面板企業后,不謀而合、亦步亦趨似乎為價格上揚提供了保障。
于是在占據整機售價達五成以上比重的液晶面板漲價之時,包括創維、小米、TCL等整機品牌紛紛已行動或表示將提價,上調價格從200-2000元不等,幅度從0-15個點均有。
各奔前程 分手?
這一次漲價正好發生在整機銷售的淡季,換句話說,無論漲跌對市場的影響都相對有限。所以選擇漲價的企業會越來越多,畢竟水漲船高情有可原。
但是,共同漲價這一選擇背后,卻暗含著不一樣的未來戰略。
恐怕一部分品牌現在的漲價,是為了即將到來的第四季度的瘋狂促銷而做準備。畢竟第四季度有著眾多品牌企業的國慶黃金周和年度促銷盛宴——雙11。這種情況下,淡季完成漲價的動作,等到旺季來臨之時再做價格上的讓利就多了一分底氣。
事實上,也有一些互聯網品牌廠商對筆者透露了這次隨行就市漲價的原因:原料漲價你跟著漲并不起眼,但這為未來采取靈活的價格空間提供了方便。他所說的靈活當然就是大家司空見慣、耳熟能詳的價格戰,而現在漲價等到消息產生的影響煙消云散,雙11降價促銷就變得真像讓利于民了一般。
而對另一部分品牌來說,此次漲價之后,或許真的就擺脫了低價低端的區間,奔著更高階的市場——高端、超高端而去。
這樣的品牌主要就是創維、海信、TCL等一線陣營企業。其實自彩電業表現出亟需轉型升級的需求以來,它們就在積極尋求破局之道。但是面臨低價品牌鬣狗似的圍追堵截和韓日企業在品牌方面的恃強凌弱,它們也有自己的苦衷。
這次借助面板漲價之際,徹底與低端市場告別,未嘗不是一種好的方式。畢竟以前就是紅海的市場經上游漲價擠壓,利潤真的已所剩無幾,再做糾纏的意義已經不大。這種情況下,更加堅定了它們進階高端市場的決心。
同樣是針對液晶面板漲價而做出的售價上調,但目的卻大相徑庭,中小互聯網品牌正在為下一輪的降價促銷搶市場積極準備,而本土處于領先的頭部品牌將擺脫泥潭,成為率先走出伴隨彩電業幾十年之久的價格戰陰影的一支清流。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