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們習慣以GDP作為衡量標準,而對于該地區生態系統發展狀況缺乏統一的科學評估體系。
3月23日,深圳發布全國首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制度體系——“1+3”GEP核算制度體系。在國內率先開展城市GEP核算、又首次提出并建立了GDP和GEP雙核算雙運行雙提升的工作機制的深圳,在GEP核算的探索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鏈條和運行方案,為高度城市化地區探索“兩山”轉化路徑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領效應和復制推廣價值。
一鍵計算生態“身價”
通過GEP核算,可將無價的生態系統“有價化”,進而核算出一本科學的“生態臺賬”。
“深圳市目前建立的‘1+3’GEP核算制度體系是全國第一個較為完整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制度體系。”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亞立介紹說,該體系中,“1”指一個統領,即GEP核算實施方案統領;“3”指的是GEP核算的地方標準、統計報表制度以及GEP自動核算平臺。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中明確要求“探索實施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制度”;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進一步要求“擴大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范圍”。
GEP如何核算?怎樣給綠水青山貼價簽?
“從2017年起,深圳綜合采用遙感、地面調查、模型分析等方法,探索城市生態狀況調查評估的技術方案,開展高密度城市尺度地面調查,完成了全市891個植物樣地、9萬余個植被斑塊、150條動物樣線、50個河流水生態樣點的實地調查。”張亞立介紹說,深圳市GEP核算具有非常強的科學性和權威性。深圳系統分析了全市40年生態系統格局的時空特征和演變過程,對全市生物多樣性數據進行了全面集成,系統掌握全市生態系統的結構、質量、功能數據,摸清生態家底,是GEP核算的重要數據來源。
2020年8月,深圳市上線了全球首個GEP自動核算平臺。平臺設計了部門數據報送、一鍵自動計算、任意范圍圈圖核算、結果展示分析等功能模塊,可以實現數據在線填報和核算結果的一鍵生成,極大提高了核算效率和準確性;2020年10月,深圳市統計局批準實施了GEP核算統計報表制度(2019年度),將200余項核算數據分解為生態系統監測、環境與氣象監測、社會經濟活動與定價、地理信息4類數據,全面規范了數據來源和填報要求,這也是全國首份正式批準施行的GEP核算統計報表。
“GEP和GDP二者都將對人類的惠宜成果以貨幣作為當量進行體現,具有明確的核算空間和核算時間范圍,都強調最終價值。”深圳市統計局副局長王新說,跟GDP核算相比,GEP的核算方法、核算對象、定價方法都有所不同。其中,GEP核算包括兩個階段:一是實物量(功能量)核算階段,通過實物統計、生物物理過程模擬等方法計算出各項指標的生態產品實物量;二是價值量核算階段,通過市場定價、替代工程定價等方法計算出各項實物量的貨幣價值并加總,得到最終GEP。
近期,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深圳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范》,確立了GEP核算兩級指標體系,以及每項指標的技術參數和核算方法。“這是全國首個針對高度城市化地區的GEP核算規范,與聯合國統計署的環境經濟核算標準和我國正在研制的GEP核算國家標準做了非常好的銜接。”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李軍表示,標準的出臺使GEP核算過程更透明、清晰與規范,也使GEP核算有理可循、有據可依,能更科學地衡量“綠水青山”的價值。
密切結合城市管理
早在2014年,深圳市就以鹽田區為試點開展了城市GEP核算,建立了GDP和GEP雙核算雙運行雙提升的工作機制。2015年,鹽田區構建了全面衡量生態狀況的城市GEP體系。2018年,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提出“探索將鹽田區GEP核算在全市各區(新區)推廣,努力實現各區(新區)GDP與GEP雙提升”。
“通過考察我國首個生態系統生產總值項目所在地內蒙古庫布其沙漠,鹽田區堅定了要算一算環境賬的決心。但作為一個高度城市化的地區,深圳不可能像在庫布其那樣單純‘種樹’。為此,鹽田區經過多輪研究探討,將環境建設的各項指標綜合納入GEP核算中,創新提出了城市GEP的概念,并相應開展核算體系建設。”深圳市生態環境局鹽田管理局局長姜文清介紹說。
從鹽田區的實踐來看,構建城市GEP核算體系,有力助推了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高度融合發展。鹽田區委書記陳清告訴記者,2020年鹽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8%,近17年來增速首次躍居深圳全市各區第一名,真正實現了“產業興鹽”與“綠色發展”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歐陽志云認為,與其他以森林、草地為主的地區不一樣,深圳GEP核算制度體系加入了城市特征的指標,如自然空間噪聲削減價值、文化和旅游價值,以及居民健康價值等指標。
綠色指揮棒發揮作用
實施GEP核算可以動態地評估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的效果,并將效果定量化展示出來,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治理能力,發揮綠色發展的指揮棒作用。
“我們率先在全國形成了城市GEP‘進規劃、進項目、進決策、進考核’的‘四進模式’,促使研究層面的成果切實進入實際應用,真正讓生態資源指數成為政府決策的行為指引和約束。”鹽田區副區長陳文盛說,鹽田區建立了項目GEP影響評價方法體系,在重大決策事項當中增加GEP影響評估,將GEP指標納入黨委政府部門績效考核、干部考核體系等。
項目GEP影響可直觀、定量地反映項目建設造成的生態影響,為區域環境管理和決策提供依據。以鹽田區成坑村舊改項目為例。經過分析,該項目雖然會產生污水排放、固廢排放等生態負面影響,但通過打造海綿城市、綠色建筑等可有效提升項目GEP的正面影響,應積極推進。經核算,該項目建設前后GEP變化為正1439萬元,提升了鹽田區生態系統價值。
連續7年來,鹽田區通過核算生態系統價值全面把握城市生態系統功能價值變化,通過評估鹽田區城市GEP及各指標的變化趨勢分析原因找短板,有的放矢地制定下一年度GEP提升措施。
2018年,受臺風“山竹”襲擊,鹽田區多項文旅設施遭到嚴重破壞,GEP核算中也出現了文化旅游服務價值相關指標數據的下降。“這促使我們要加快相關設施重建工作,加快恢復生態旅游產業發展。”鹽田區區長鄧飛波舉例說。
“正是因為鹽田區良好的生態環境,企業才能長久安家。”深圳市金百泰珠寶實業有限公司綜合辦公室主任鄒小平說,“生態也是營商環境的一部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可持續發展態勢。”
“實施GEP核算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抓手。”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余璟說,城市GEP核算通過定量核算生態系統的產出和效益、衡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為GDP勒上生態指數的韁繩,形成以GDP增長為目標、以GEP增長為底線的政績觀。
“GEP核算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應用。”張亞立表示,下一步,深圳將按照綜合改革要求進一步擴大核算范圍,不斷完善核算方法,持續推進應用實踐,努力探索“兩山”雙向轉化路徑,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可落地的先行示范經驗。(楊陽騰)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