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昆侖萬維(300418.SZ)繼續嘗試突破,盤中一度大漲超8%,后受AI賽道全線調整的負面影響,公司收盤下跌4.75%,目前報收48.94元/股,市值達585.1億元。自1月末以來,公司股價連續攀升,至今累計漲幅約為230%,成為市場的明星股。
昆侖萬維原本相當低調,自從2015年的牛市高光時刻之后,一直處于震蕩下跌的走勢,近三個月股價的旱地拔蔥,主要還是因為和ChatGPT概念攀上了親戚。
昆侖萬維也并非簡單的“蹭熱點”,甚至還是具備先發優勢的。據悉,公司從2020年開始布局AIGC領域,先后投入數億元組建研發團隊和算力集群。2022月12月,“昆侖天工”AIGC全系列算法與模型正式亮相,并宣布模型開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4月17日,昆侖萬維正式發布千億級大語言模型“天工3.5”,可滿足文案創作、知識問答、代碼編程、邏輯推演、數理推算等多元化需求,聽起來很性感。公司甚至直接叫板友商,表示“天工3.5”是第一個真正實現智能涌現的國產大語言模型,已“非常接近OpenAI ChatGPT的智能水平”,而友商產品則依賴“定向優化”、“人工打補丁”來“覆蓋特定題庫”。
近期,國內不少科技巨頭扎堆開發人工智能大模型,如百度的“文心一言”,華為的“盤古”,商湯的中文大模型“商量”,阿里大模型“通義千問”等等,昆侖萬維能在一眾科技巨頭中不甘落后,甚至還喊出“All in AGI(通用人工智能)與AIGC”的豪言壯語。
昆侖萬維原本是游戲公司,公司2015年在創業板上市,彼時游戲收入占比超90%,不過由于游戲市場的內卷,騰訊、網易和盛大等巨頭林立,老板周亞輝開始謀求多元化,上市次年就收購了Opera,周老板對于投資頗有心得,隨后又投資了一眾互聯網科技公司,涉足Fintech、直播、電商、二次元等領域機遇,逐漸蛻變為一家平臺型企業。
目前公司旗下產品包括海外信息分發與元宇宙平臺Opera、海外社交娛樂平臺StarX、全球移動游戲平臺ArkGames以及休閑娛樂平臺閑徠互娛等,截至目前,全球平均月活躍用戶近4億,海外營收占比約78%。
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7.36億元,同比小幅下降2.35%,實現歸母凈利潤11.53億元,同比下降25.49%。分類來看,公司的社交娛樂、廣告、搜索、游戲等各項業務在營業收入中比重分別為35%、27%、20%、15%。游戲占比已大幅降低,多元化較為成功。此外,昆侖萬維毛利率長期維持在70%以上,盈利能力相當強悍,這也是支撐其不斷擴張版圖、甚至進軍AI賽道的底氣所在。
從業務層面來看,AIGC確實對其昆侖萬維的發展有利。公司曾舉例,傳統歌曲的制造一般需要經歷五個環節,包括作詞、作曲、編曲、人聲、后期等,昆侖萬維為這五個環節都建立了獨立的AI模型,包括人聲軌的音色也可以由AI生成。在過去,昆侖萬維游戲板塊完成一期游戲配樂項目需要4-6個月的時間,現在通過AIGC,同樣的項目只需兩周交付,資金成本大幅降低。可以看到,通過AIGC的賦能,使公司生成內容的能力、效率和質量得到了大幅提升,成本亦得到控制。
整體來看,昆侖萬維正經歷一次蛻變,公司過往雖然通過投資賺了不少,但缺乏鮮明的標簽,逐漸遠離互聯網核心圈層,時至2023年,公司破釜沉舟入局AI,打造天工大模型,與巨頭們展開直接競爭,勇氣可嘉。AI的下半場將是智能應用的涌現和比拼,天工大模型能否落到實處,且拭目以待。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人工智能具有顯著的規模優勢,最終可能和互聯網行業類似,導致贏者通吃的局面,最終可能僅剩為數不多的幾家,自ChatGPT火了以后,國內也掀起了一波大模型研發潮。美團聯創王慧文、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搜狗前任CEO王小川等業界大咖蜂擁下場,步入AIGC賽道。眼花繚亂的大模型爭相面世,賽道越來越擁擠,昆侖萬維面臨的壓力可不小。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AI行情的持續火爆,不少概念股年后漲幅很大,短線風險快速積聚,昆侖萬維后續能否維持強勢,或具有不確定性。
作者|飛魚
編輯|Effie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www.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